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平行进口车国内面临尴尬:豪车以低于进价方式售卖

2015年01月08日 08:55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参与互动(0)

  [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豪华车降价已经成为市场常态,一辆进口车以低于“进价”的方式售卖已经屡见不鲜,在此背景下,平行进口车的价格优势还剩下多少值得商榷]

  一辆宝马X52014款xDrive35i领先型,在国内的指导价为92.8万,但在上海外高桥汽车交易市场,通过平行进口的美规版售价仅为72万,相较前者便宜20%左右。

  所谓平行进口车,也是业内俗称的“非中规车”,是指未经品牌厂商授权,贸易商从海外市场购买,并引入中国市场进行销售的汽车。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汽车进口量约为107万辆,但平行进口车仅为8.3万辆左右,在进口车总量中占比不足8%。“2013年的8万辆,主要集中在天津港,进口了超过7万辆非中规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上海地区的进口量仅为1000辆左右,在整个平行进口车市场上的占比并不明显。但此后,这一情况或将有所改变。

  1月7日晚间,《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上海市商务委员会网站上了解到,上海市将在上海自贸区开展平行进口汽车试点的提议已经得到国家商务部的复函认可,这就意味着,此后经由上海自贸区购入的平行进口车将不再是“黑户”,而将得到国家的政策认可,并享受到更为完善的售后服务。“对华东地区的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大利好。”汽车分析师张志勇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不过,上海自贸区的量能做到多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之所以如此,抛去售后保养等老生常谈的话题外,在他看来,平行进口车在国内还面临着不少尴尬。

  由于《关于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平行进口汽车试点的通知》明确表示,不允许进口“旧车和非法改装车”,而此前出炉的即将修订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中也明确表示,经销商“不得以销售汽车的名义销售已经在境内外办理登记或者使用的车辆”。而据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副总经理颜景辉介绍,目前中国市场上平行进口车的重要来源地美国,按照法律其车辆出厂后,都必须全部完税并登记注册,此外,此前经由中东进口的部分车型,在进入中国市场前,也是已经登记并完税的。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按照上述规定,平行进口车的车源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影响,因为在此之前,美规车(经由美国市场进口的车)在平行进口车中占比约为40%。

  而在车型上,此前平行进口车销售较好的主要是新、奇、特等个性化以及在中国市场上热销的车型,但同样,由于国内平行进口车商主要的拿车渠道仍是经由国外的经销商,因此,对于一些新上市的热销车型,在车源上也不一定能得到保障。汽车分析师封士明告诉记者:“比如保时捷macan,在全球都是进行定额供应,所以中国经销商拿不到车,国外经销商也不一定有车。”

  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家“试点”汽车平行进口一方面是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则是试图通过平行进口车调节目前车市的价格体系,使市场竞争更加充分。此前,英国以及日本等国家也是通过这一方式,对国内进口车价进行“平抑”的。但这一方式在操作层面依然会遭遇一定问题,比如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豪华车降价已经成为市场常态,一辆进口车以低于“进价”的方式售卖已经屡见不鲜,在此背景下,平行进口车的价格优势还剩下多少值得商榷。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有经销商人士认为,部分常规平行进口车售价与4S店的差价不足10%。全国乘联会副秘书长崔东树介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相对“中规车”,平行进口车在进口关税上并无优势,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对流通环节的成本压缩,比如不用经历总经销商、代理商的层层加价,也不必受限于厂商的“价格底线”管控,但与此同时,由于平行进口车的进口相对零星、少量,因此,其将面临更加高昂的物流和运输成本。

  因此,在颜景辉看来,国家之所以“首肯”上海自贸区作为平行进口车的试点,其主要目的是平抑市场价格,进一步规范市场。“其实国家不认可,这一市场仍然存在,还不如承认其合法性,并将之规范,以促进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在他看来,正是因为如此定位,平行进口车在整个进口车体系中,起到的将是“补充”而非替代作用。(杨海艳)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