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高田承认安全气囊存在缺陷 中国涉115万辆车需召回

2015年06月15日 10:23 来源:央广网  参与互动()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期,因高田气囊而引起的汽车召回事件不断发酵,召回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据媒体报道,全球有超过4000万辆车因高田气囊的安全隐患被召回,而且这一数字还在扩大,把这些车 车尾相连能绕赤道四圈半了。

  本田、丰田、日产、三菱、马自达、福特、菲亚特克莱斯勒、通用、宝马等众多国际知名车企都纷纷“躺枪”,目前召回数量最多的就是本田,约占召回量的一半。而中国今年就涉及115万辆车需要召回。

  此前,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发布消息称,高田已经承认气囊存在缺陷。目前已知6人死亡100多人受伤都与此有关,公布的案例显示,多个死亡案例是被气囊弹出时飞出的金属片划破动脉或者喉咙致死。为什么这么多车都使用了高田气囊?对于安全气囊车主需要知道哪些常识?

  自2008年起,高田气囊问题开始逐步被披露出来,但即使各个使用其气囊的车企召回数量不断扩大,高田对此仍置若罔闻,称是“汽车生产商自己的举动”。今年2月,不配合美国监管部门相关调查工作的高田,被处以每日1.4万美元数额的罚款。上个月,高田和美国安全监管机构同意进一步召回数以百万计的装备高田缺陷气囊的汽车。美国交通部(DOT)部长说:

  美国交通部部长:今天,我宣布,高田气囊已经承认他们的安全气囊存在缺陷,这些问题气囊将全部被召回,召回是全国范围的,让我重复一遍,高田已经承认他们的安全气囊存在缺陷。

  据了解,有问题的气囊可能发生破裂并射出金属片,截至目前,有6起死亡事故和100起受伤事故被认为与高田气囊的隐患有关,有的是直接被弹出的金属片割破动脉而死,在美国一位装有问题气囊的本田车车主表示:

  受害者:当气囊打开时金属碎片射穿了安全气囊,射进了我的右眼和面部,我右眼当时就看不见了,我感觉到鲜血涌出,顺着我的脖子流了下来,我当时吓坏了。

  根据媒体统计,在高田气囊门召回事件中占比最高的车企为日系,约为78%,其次为美系车企占比约17%,占比最少的是德系车企约5%。美系车中,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因为这个隐患在全球召回突破522万辆汽车;福特汽车召回超150万辆,通用汽车召回已突破40万辆。德系车中宝马“躺枪”最严重,召回数量达到203万。说到这儿,您可能要问了,为什么那么多企业都喜欢用高田气囊呢?对此,汽车业资深评论员李洋表示:

  李洋:这个事不是说高田质量多好,而是因为高田有一些独到的竞争优势,比如供货周期、账期、价格、还有包括高田给出了一个比较高的索赔比例,只是出货量老大,综合质量肯定说的过去,但绝对不是最好的。

  成本控制、追求利润等因素使车企大量使用了高田气囊,也让高田拥有了大量市场份额,全球范围内,能够独立生产安全气囊的公司有瑞典奥托立夫、日本高田、美国天合等,高田所占市场份额为全球市场的五分之一。目前,高田的竞品们正在加紧生产安全气囊抢夺市场。而高田气囊车的召回也波及到了中国,仅今年以来,广汽本田、东风本田、日产中国、郑州日产、东风汽车、一汽丰田已经在国家质检总局备案召回超过115万辆汽车,而去年12月,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已经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召回计划,召回近57万辆汽车。对于气囊的问题,汽车业资深评论员李洋提醒车主,不要恐慌也不要擅自打开气囊系统进行检查。

  李洋:安全气囊和侧气囊严禁车主自行拆卸因为可能在拆卸的过程中引发爆炸,只有通过维修站的设备来查是不是召回批次的产品,也别拿这个吓到,气囊膨出爆出都是极小概率事件,不去撞、不去狠蹲一下、摔一下,气囊想让他出来也没那么容易。

  除此之外,在保养和买车时,有关安全气囊的事项还有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呢?汽车业评论员霍雨佳说:

  霍雨佳:在日常的保养之中,需要在4S店通过电脑和线路去检测安全气囊是否属于正常待命状态,如果购买二手车的消费者在买这个车的时候一定要在4S店检查安全气囊是否是在准备工作状态,因为有些事故车,在维修完以后,气囊可能就直接摘除了,气囊电脑也摘除了,故障码被屏蔽掉了,这个车这时候是没有安全气囊的,但是这些消费者都看不到。(记者满朝旭)

【编辑:马榕】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