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汽荣威950提速“蓝芯”战略 自主品牌B级轿车突围见效

2015年07月16日 07:48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

  有望于今年下半年上市的荣威950 1.8T,将是上汽乘用车向B级轿车市场的又一次冲击,而在上汽“芯动战略”发布的背景下,这一次冲击对于上汽来说将被赋予更多意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与老款荣威950所采用的自然吸气发动机不同,新一代荣威950将搭配上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蓝芯”系列动力总成,按照上汽的规划,这一系列历时多年研发的动力系统,被上汽视作今后的核心竞争力。

  在6月乘用车销量罕见下滑1%的背景下,轿车市场的销售环境越发艰难,而自主品牌对B级车的探索也就更有意义。其实,除上汽外,包括吉利、广汽等自主品牌车企也在近期不断强化B级轿车产品布局。在轿车市场销量“失守”的情况下,自主品牌在B级车的突围已经初见成效。

  推B级拳头产品提高影响力

  “荣威950 1.8T是上汽‘蓝芯’战略的代表作。”上汽乘用车荣威品牌市场运营部高级经理荣佳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款车将是上汽乘用车旗下目前最高端的车型之一。

  实际上,就在不久前的6月29日,上汽乘用车正式对外发布了“芯动战略”,包括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绿芯”战略和传统汽油车的“蓝芯”战略,计划在未来两年中密集推出13款新车。

  而荣威950 1.8T就是“蓝芯”战略的组成部分之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按照这一战略,上汽乘用车旗下产品将在2018年前降低7%的整车油耗,而“蓝芯”动力总成将陆续应用到荣威和MG名爵旗下的多款车型上。

  在这样的背景下,名爵已在去年底和今年上半年推出A级轿车名爵锐行和紧凑SUV名爵瑞腾。而荣威950有望成为上汽荣威品牌首款搭载“蓝芯”技术的车型,也是上汽旗下首款搭载这一动力总成的B级车。“荣威品牌更偏向于公商务用车。”上汽乘用车相关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按照这款车最初的定位,将针对国内公商务市场,这与名爵年轻、活泼的定位形成差异化。

  同时,分析认为,上汽也希望通过投放B级轿车“拳头产品”提高上汽自主品牌的影响力,并对“蓝芯”技术有更好的传播效果。

  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的统计,今年5月,狭义乘用车平均排量为1.78L。“乘用车市场的主流消费区间还是1.8L排量左右的产品。”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副总经理颜景辉向记者表示,因此在这一区间的产品更容易获得关注。

  自主品牌B级车迎窗口期

  然而,在轿车市场和自主品牌轿车销量双双下滑的今年,荣威950新产品的推出在销量上仍被认为具有较高的挑战。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今年上半年,轿车市场销量578.9万辆,同比下滑5.9%。其中,自主品牌轿车销量124.34万辆,同比下降10.6%。

  即便如此,不只是上汽,去年开始不少国内自主品牌均开始向B级轿车市场发起冲击。包括去年底上市的广汽传祺GA6、今年4月上市的吉利博瑞GC9和6月上市的力帆820。此外,江淮瑞风A6、海马M6等产品也有望于今年下半年上市。

  此前,自主品牌在B级轿车市场仍处于集体沉默的状态。在2014年B级轿车(非豪华品牌)192万辆的销量中,自主品牌B级车的销量只占到了7万多辆,市场份额不及4%。去年的自主阵营中,销量排名第一的B级车是一汽奔腾B70,其全年销量也仅为2.26万辆,月平均销量仅为1800多辆。

  而今年前6月,自主品牌B级车迎来一个窗口期。一汽奔腾B70上半年销量1.2万辆,同比增长107.9%,传祺GA6销量为6839辆,即使是4月份刚上市的吉利博瑞,其销量也完成了5783辆,冲破了自主B级车月销量2000辆的瓶颈,并呈现持续上涨的态势。

  实际上,在今年上半年的轿车市场中,B级车已经成为表现相对较好的市场。根据乘联会的统计,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在轿车市场较为集中的A0级轿车市场销量仅为85万辆,同比下滑14%;A00级轿车市场销量更是下滑32%至13.9万辆;另外,A级轿车市场也下滑5%至355.8万辆。

  相比之下,B级轿车市场则仅出现1%的下滑,总销量107.1万辆。在这样的情况下,主打B级车市场区间,既可以提升品牌,又成为自主品牌未来稳固轿车销量的切实需求。“自主品牌向上发展需要产品的支撑。”崔东树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向B级车布局能让自主品牌在轿车领域有相对完备的产品线。”

【编辑:姜莹】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