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开放应成为改革的动力 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

2011年09月13日 17:52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十年来的经验是,对外开放程度决定了经济速度,而对内改革程度决定了经济质量。开放应成为改革的动力,而改革应成为开放的底气

  十年来,中国人对于加入世贸组织(入世)的认知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如今早已没有任何人会怀疑当年入世决策的正确性。

  而在十年前,多数公众态度却恰好相反:外国商品将如洪水猛兽般涌入国内,民族工业将遭到摧枯拉朽般的打击?

  这种担忧并未变成现实。现实是中国在短短十年内迅速崛起为制造业大国,其原因有三:人口红利和低成本的比较优势,被压抑已久的企业家精神,以及开放成熟的全球市场。

  这三者缺一不可。人口红利和低成本优势是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上能占据一席之地的必要条件,被僵硬体制压抑已久的企业家精神则是中国制造实现快速扩张的充分条件,而这一切的前提条件,则是拥有一个开放成熟的全球市场。

  回首十年前,中国内部市场条块分割严重,效率低下,内部市场庞大却并不统一,存在诸多地区性贸易壁垒,这使得商品和投资流动并不流畅,也缺乏效率。

  同时,企业发展依然受限于身份限制,缺乏效率的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更能获得政策和金融支持,也因此更容易占有市场,这种基于身份的经济主从地位安排极大压抑了企业家精神。

  在内贸市场改革进展并不顺利的情况下,外贸市场的开放为被压抑已久的企业家精神找到了一条宣泄之道:在外部市场的公平贸易环境、规范商业秩序和公正司法保障之下,从大企业到小作坊,从造工程机械的到造打火机的,中国企业家的生产积极性被极大激发。

  从这个意义上说,入世所代表的开放政策实则对内部市场改革起到了替代作用,即在内部市场“存量”改革推进不利的情况下,通过开放政策实现了“增量”增长。但更为重要的是,增量改革并不简单地替代存量改革,增量改革必将倒逼存量改革,对外开放必然倒逼对内改革。入世几年内,中国修订了2000多部法规法律,清理了十万多份政府文件,在建立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经济法律制度的同时,也有力推动了国内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

  以对外开放来倒逼对内改革,以对内改革来保障对外开放,是中国入世十年取得巨大成就的主因。但值得思考的是,十年来,中国开放和改革的推进步伐并不一致,并且开放势头亦有放缓趋势。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秦辰】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