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治理“小金库”须公开行政收费

2011年09月27日 17:24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小金库的来源有多种途径,但总的来说是因为权力背后的“含金量”较高。所以,要对权力进行监督,完善财政制度,减少漏洞或不科学之处,加大惩处力度,使建立“小金库”得不偿失。

  一旦发现“小金库”,对建立者进行严惩,对揭发者给予奖励。对建立“小金库”的惩罚要以5倍、10倍来罚,再以总数的百分之二三十奖励举报人,以达到巨大的威慑力,使之不敢以身试法

  从整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上来看,第一步要在财政收入中加大给各个单位留存的比重,使后者有能自主使用的经费。扩大了资金的留存,地方或部门就会有积极性去申报真实的经营收入,不再藏着掖着瞒着。

  财政透明了,就便于大家监督,腐败也就无处藏身。第二步就是要求税务部门的工作要跟上,让这部分多留存的收入纳税。一切都变成了“明”的,大家就会主动申报纳税,国家税收也就增加了。通过这样两条途径,“小金库”现象就会慢慢消亡

  “小金库”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一些单位通过搞创收,把一部分经营收入扣留下来作为集体内部的活动经费

  “小金库”的设立、使用和支出主要是由“一把手”或相关直接分管负责人决定。要想惩治“小金库”,就要把目标放在“一把手”身上

  “小金库”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孳生腐败的一大温床。近日召开的反腐倡廉专项治理工作汇报会上传来的消息显示,在“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中,今年全国累计查出“小金库”58225个,涉及资金266.54亿元,给予行政处罚1942人,组织处理3242人,党纪政纪处分1862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623人。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尽管“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公众仍质疑“小金库”过多、过于泛滥。

  “小金库”手法多样难定义

  尽管公众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小金库”一词,但究竟何为“小金库”,“小金库”又是如何操作的,这些问题对公众来说可能还比较陌生。

  “很多部门都会有‘小金库’。在我们那里,连屠宰办都私设‘小金库’,另立账号,巧立名目报销发票,代签代领应退还屠商的款项。”一名退休后定居在北京的地方干部告诉记者,他因为长期在政府部门工作,对“小金库”已经见怪不怪了。

  对于“小金库”的存在方式,记者走访了审计部门。北京市朝阳区审计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根据他的经验,私设“小金库”通常有4种手法。

  “第一种就是在账户过渡时设立‘小金库’。”这名工作人员说,“在机构调整合并、前任与后任会计人员交接时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单位利用机构合并的机会,将部分账款隐匿、转移至‘小金库’,从中列支招待费、福利费。”

  这名工作人员分析说,比较常见的方式则是往来款项核销后收回不入账、收入不入账两种手法。

  “有的单位在核销了对某单位的应收账款之后,又从欠款单位收回一部分欠款,却未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而是将收回的欠款以存单的形式形成‘小金库’。这几种手法都是可以查出的,关键在于盘点库存现金时要谨慎查验。”这名工作人员说。

  据北京市朝阳区审计局工作人员介绍,设置“小金库”的最后一种方式是利用虚假票据套取现金。有的单位将一些大额的虚假票据报销,套取现金,存入“小金库”。对一般的虚假票据,比较容易发现。可对票据本身是真的,而内容是假的这一类票据,查验难度就比较大。检查时,需对某年某一类支出数额大的款项延伸审计时间,查找原因,询问相关人员或者通过举报线索才能发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秦辰】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