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务院颁布资源城市发展规划 防底特律式问题出现

2013年12月03日 19:26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国务院新闻办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颁布并介绍《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情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表示,国务院颁布《规划》最终是要解决这些城市存在的问题,其中包括“矿竭城衰”的问题,而在这方面,德国的鲁尔和美国的底特律都是先例。

  根据《规划》,中国有262个城市被列入资源型城市,并具体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杜鹰指出,这些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四个问题:

  第一,资源开发的秩序不规范,开发强度过大,为了开发资源,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第二,普遍存在资源型产业“一业独大”的问题,即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资源型产业占的比重非常大,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杜鹰说:“我们统计了262个资源型城市,它的矿产资源开发的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是25%左右,比全国的平均水平高了一倍多。而它的第三产业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12个百分点。这样‘一业独大’或者‘一矿独大’的产业格局产生了挤出效应,别的产业发展不起来,导致其他接续替代产业发展滞后,一旦资源开发接近枯竭以后,就会出现‘矿竭城衰’的现象,某种意义上鲁尔就是一个先例,某种意义上底特律也是先例。”

  据悉,鲁尔是德国的钢铁和煤炭城市,在二战后的恢复期间为德国的复兴做出了重大贡献。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鲁尔以钢铁煤炭为主的重化工业走向衰退,大量矿山钢铁厂关闭,职工下岗,城市衰败,治安恶化。德国花费大量资金重振鲁尔,仅1966年到1971年就花了150亿马克,经过数十年治理,鲁尔如今已成为大学城和文化中心,三产比重高达70%,成为分类中的再生型城市。“但是从过程可以看出,资源枯竭地区要真正转型成功不容易,肯定是个长期的过程。”杜鹰表示。

  第三,历史遗留问题多,包括民生问题和环境问题。据杜鹰介绍,国家现在分三批界定的全国69个资源枯竭城市,其合计人口只占全国的4%,但棚户区占了全国的1/4,失业矿工占全国采矿从业人员的1/10,低保人口也占全国的1/10,需要治理的沉陷区占了全国的1/3,这都是历史遗留问题。

  第四,根本原因还是没有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没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解决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可以说,我们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从负数开始。我们要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先得解决资源型城市的历史欠账,第一步先做到不欠新账,第二步慢慢地偿还历史旧账。”杜鹰说。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