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经济的五大定心丸

2015年11月18日 15:58 来源:国是星期三 参与互动 

  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举行的G20峰会上,习大大又向小伙伴喊话了,“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

  在“地球村”时代,中国的“财富策略”不仅关系到我们“买买买”是不是必须“吃土”、“剁手”,也影响着“邻居们”的“荷包”。

  当前,全球经济情况总体偏弱,中国的信心有来源于何处:

  习近平说,中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消费潜力巨大,人民工作勤奋,市场空间和潜力都很大,今后一个时期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有基础也有条件。

  而如果深入观察中国经济,也可以从官方一系列的政策部署中找到和中国经济相关的多颗定心丸。

  为消费清障,让“买!买!买!”动力十足

  13亿人的大市场是天然的内生动力源,有“买买买”就能刺激更高质量和水平的“卖卖卖”,带动全产业链的增长和就业。近些年,高层已多次强调,中国需要从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更多依靠消费拉动。小编回头看了一眼“剁手节”后桌边堆起的快递箱,便默默地想这招一定凑效。

  中国小伙伴爆发出的购买力是惊人的。不仅出国“席卷”电饭锅、马桶盖,今年“双11”仅12分钟28秒,“天猫”平台上“双11”交易额即突破100亿元;全天“天猫”交易额高达912.1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近60%。

  为了让“买买买”更加顺畅,中南海也是殚精竭虑。就在“双11”当天,李克强为消费再添三把“火”,加大支持消费金融、加快部署快递业发展,并打出“组合拳”破除制约消费扩大的体制机制障碍。业内人士表示,这三把“火”的效果将不仅限于单一的“消费时点”,而将长期利好中国消费的扩张和升级。

  为“双创”搭台,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以说是李克强“最关心的事儿”。国务院常务会议已不下20次对促进创业创新作出部署。李克强多次指出,“双创”是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的基本依托,要靠“双创”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创新将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的新动能。用事实说话,2014年中国新注册企业新增1200多万户,其中首次参与投资创业的自然人多达291万人。2015年以来,中国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超过1万户,经济结构也发生着向好的变化,如消费占GDP的比重已超过60%,服务业比重接近50%,高技术产业增速超过10%。

  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战略规划研究室主任高辉清分析,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大转型,原有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已不适合推动中等收入阶层进一步高速发展。“要完成‘惊险的一跳’,就必须以‘双创’为跳板,引导新兴经济模式和产业。”

  补公共需求“短板” 稳固投资压舱石

  今年初瑞士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就提到用“双引擎”助力GDP增速和水平的“双中高”。除了“双创”的新引擎,另一个就是改造传统引擎,重点是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

  在这样的思路下,投资这驾“马车”肩负起新的激励任务。近年来,中国政府继续加大对中西部铁路和公路、水利、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城市地下管网、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薄弱环节投资,增加了对先进制造等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投资。

  当然,“国之重器”——工业制造的升级至关重要。目前,中国正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重大装备研制和标准制定、“互联网+制造”等战略。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吕政分析,当前中国经济根本的变化在于以数量赶超型,转向提高生产要素配置型,而时下大热的“互联网+”的重要任务就是利用加工业的智能制造或者用互联网电子信息产业,改造中国制造业。在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张晓强看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养老、娱乐、教育等服务的日趋重视,中国服务业发展也有很大的空间。

  推动结构性改革 打造自由“赛场”

  经济体制改革被视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而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就在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事实上,“简政放权”已取得重要进展,减少行政审批1/3的目标提前完成,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取消。特别是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使新增市场主体呈井喷式增长。

  经济学家李稻葵对中国经济“闯关”成功抱有信心,“中国在解决经济问题方面有办法、有武器,有弹药。虽然近两年碰到一些艰巨的调整任务,但前景仍然看好”,他并预计 “如果相关办法能够出台、政策能够到位,三年内,中国经济应该能够走出一个比较好的大底部U型,呈现向上趋势。”

  加快开放水平 拓展“新空间”

  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也从全球增长中汲取养料。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在世界经济最困难的时刻,承担了拉动全球增长的重任。2009年到2011年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目前,中国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在30%以上。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和快速工业化,中国已经积累了充裕的产能、较强的装备制造能力和比较丰富的发展经验。走出国门,分享经验,不仅可以加速国内产业的“腾笼换鸟”,也可以将我们的优势产业与世界需求对接,带来新的动力。

  目前,中国正在加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打造覆盖全球的高水平自贸区网络,以服务业为重点放宽外资准入领域,这些都将为中国打开新的增长“空间”。(作者 董冠洋)

【编辑:陈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