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韩、中澳自贸协定生效红利有多少

2015年12月21日 11:36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 

  在我国已签署的自贸协定中,中韩、中澳自贸协定分别是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贸易投资自由化水平最高的自贸协定。12月20日正式生效的中韩、中澳自贸协定将带来哪些红利?

中韩、中澳自贸协定生效红利有多少

最终目标是“零关税”

  中韩、中澳自贸协定实施后最直接的实惠就是由关税减让带来的进口货物成本降低。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告诉记者,在12月20日中韩、中澳自贸协定生效当天,将会进行第一次降税,在时隔11天之后,也就是2016年1月1日实施第二次降税。第一次实施降税以后,韩方将对50%的产品取消关税,覆盖自我国进口额的52%,中方将对20%的产品取消关税,覆盖自韩国进口额的44%。双方其他产品也将相应削减部分关税。

  12月20日,中韩自贸协定项下,6108个税号项下中国原产货物、1649个税号项下韩国原产货物将在对方立即享受零关税;中澳自贸协定项下,5662个税号项下中国原产货物、2402个税号项下澳大利亚原产货物将在对方立即享受零关税;2016年1月1日,两个协定将实施第二次降税,关税进一步削减。

  “短期内实现两次降税,有利于尽快削减关税,产业界和国内民众都可以尽早受益。”沈丹阳说。

  据海关总署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一定过渡期后,两个协定项下绝大多数货物最终将实现零关税。其中,中韩自贸协定项下,最长20年过渡期后,韩国将对92%税目数的中国原产货物实行零关税,我国将对91%税目数的韩国原产货物实行零关税;中澳自贸协定项下,澳大利亚将在5年内对全部中国原产货物实行零关税,中国在经过最长15年过渡期后对96.8%税目数的澳大利亚原产货物实行零关税。

  老百姓现实红利真不少

  “自贸协定生效意味着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中韩两国间货物、资本、人员等的自由流动,为业界创造更加便利、透明和公平的贸易和投资环境。”沈丹阳指出。

  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现实红利是什么?

  中韩自贸协定实施后,相关的家电产品、日用化工品、韩国特色食品、服装、鞋帽等韩国热门产品将更加便宜。例如电冰箱、电饭锅等家电产品,牙膏等口腔清洁用品,洗发沐浴产品和护肤品,海苔、泡菜等韩国特色食品均会在一定的过渡期内取消目前较高的关税。

  中澳自贸协定实施后,澳大利亚的牛肉在10年内税率将降为零;澳大利亚乳制品将在4年内免关税进入中国;5年后,澳大利亚葡萄酒平均税率将从目前的34.7%降为零;此外,目前进口量较大的橙子、橙汁、澳洲大龙虾、大鲍鱼、帝王蟹等,大部分也将实现完全自由化,税率降为零。

  “很多人关心的两个自贸协定生效后第一批降税商品包括哪些、如何实施等细节,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楚的,大家可以通过商务部和海关总署等相关网站查询了解。”沈丹阳说。

  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20日上午,韩国原产的2600吨液体硫黄在青岛海关申报进口,并享受中韩自贸协定关税优惠,这是中韩自贸协定生效后的首批进口受惠货物。

  同一天上午,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生产的机器人也凭中国贸促会青岛分会为其签发的“原产地证书”从青岛海关顺利通关出口,并将在韩国享受中韩自贸协定关税优惠,这是中韩自贸协定项下首批中国出口货物。

  作为亚太地区的重要经济体,中韩自贸协定具有里程碑意义,中澳自贸协定将为亚太地区发展高水平的经贸安排产生示范效应。

  海关总署初步预测,根据2015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量静态估算,实施首年,中韩自贸协定项下约有260亿美元中国出口货物、200亿美元韩国出口货物在对方享受关税优惠;中澳自贸协定项下约有200亿美元中国出口货物、150亿美元澳大利亚出口货物在对方享受关税优惠。

  “鉴于中韩、中澳双边贸易量巨大,考虑到自贸协定的贸易创造、转移效应,两个自贸协定实施后的优惠贸易量都将快速增长。”海关总署有关负责人指出。

  沈丹阳认为,中韩、中澳自贸区协定生效以后,双边贸易投资势必将进一步扩大,为深化双边经贸合作、推动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将进一步密切双边贸易关系,造福于企业与民众。

  光明日报记者 张翼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