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社科院原副院长: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要服务于实体经济

2015年12月26日 16: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12月26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26日在北京表示,中国推动金融体制改革要服务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要什么,改革就改什么。”

  “金融如果离开它的服务对象,就是一个飘忽不定的东西,有可能会变成虚拟经济。”李扬在“2015-2016中国经济年会”上指出,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世界金融体制的调整和改革都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实体经济现状也对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提出新要求。

  一是要支持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二是要面对中国经济增速下滑以及随之而来的不良资产增多局面,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特别是今后三年的不良资产集中爆发期;三是加强对于监管的协调,提高整个体制防范风险的能力。

  对于改革采取何种具体措施,李扬分析称,金融的主要目的是为实体层面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良好环境,由此来看,首先要完成利率、汇率、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市场化,从而促进中国在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中有效进行资源配置,并运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置于实现“十三五”需要树立并贯彻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并明确要求“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没有创新中国经济不可能走过未来的艰难道路,而金融的任务就是要支持创新。”李扬指出,为此,金融支持创新时应转变理念,提高容错度,改变现有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促进直接融资发展。

  另据社科院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数据,中国非金融企业负债率从2007年的54%上升到2014年的60%,负债占GDP比重从195%上升到317%,杠杆率从98%上升到149%。中国官方亦将“去杠杆”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任务。

  对此,李扬表示,微观层面来看可以通过发展直接融资将债务替代,宏观层面则要扩大GDP规模,同时控制好债务,“但一定要记住这里面的艰辛,做好充分的长期奋斗准备。”(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