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国制造业回流“注水”了吗?

2016年06月03日 11:16 来源:国际商报 参与互动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奥巴马政府推出一系列制造业支持政策,意欲改变美国制造业日渐式微的局面,重拾制造业第一强国的辉煌,谓之“制造业回流”。从经济复苏角度看,美国无疑是在危机之后经济复苏强劲的发达国家之一,而其中制造业的复苏表现尤为突出,这使得美国实施的一系列制造业支持政策引起了广泛关注。

  然而,美国乔治城大学5月17日发布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虽然制造业大有回归美国的趋势,但其中60%的制造业企业并非美国本土公司,而是来自欧洲和亚洲的公司。这些外国公司纷纷看好美国的技术创新实力,想在美国市场分一杯羹。

  这一调查结果是否意味着美国制造业回流有外国公司充数的成分呢?

  回流渐成洪流

  一般而言,制造业回流是指跨国公司将过去在海外投资及生产的制造业转移回国的现象,主要包括海外工厂搬迁回国内以及通过本土建厂取代海外生产等情况。

  2011年,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了一份关于《美国制造回归——为何制造业将返回美国》的报告,指出危机后美国正在向“低成本生产制造国家”转变,且处于产业链上游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行业也将逐步回流美国。据其推测,截至2020年,从中国返回美国的制造业岗位将会高达60多万个。201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供应链管理专家大卫·辛奇·利维对108家总部在美国的跨国公司所做的调查显示,约有33%的受访企业考虑回国发展,其中14%的企业明确表示会将部分制造业转移回国内。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贺在华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美国的制造业回流政策可以分解为技术进步政策、投融资政策、人才培养政策、能源政策、市场拓展政策和投资环境政策六类。美国之所以会发生制造业回流,主要因为其制造业成本优势渐显、制造业复苏态势趋稳,并刺激了全球资本流向的再调整。

  从2011年起,美国耳机生产商SleekAudio、自动取款机制造商安迅公司(NCR)、佳顿公司、福特公司等已纷纷将生产制造业务迁回美国。2014年3月,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思科、通用电气、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和英特尔成立工业互联网联盟,旨在实现物联网标准化,更侧重从网络和软件的角度营造未来工业发展的生态系统。分析认为,上述公司都是美国工业与软件业巨头,成立之初就有与德国倡导的“工业4.0”一争天下的意图。这都预示着制造业回流之势渐趋强大,“美国制造”将再度崛起。

  回流未打折扣

  外界对美国乔治城大学发布的调查结果心存芥蒂,怀疑制造业回流中掺进了60%的外国公司会折损该政策的效果。

  对此,贺在华表示:“60%的回流制造业企业非美国本土企业,这一点并不会降低美制造业回流的含金量,因为这些非美国本土企业都是其他国家发展潜力明朗的企业,这些企业正是看中了美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希望在制造业回流潮中分一杯羹才入驻美国。显然,大多数优质企业都会被美国良好的环境所吸引,这并不会降低美制造业回流的含金量。”

  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就业人口从1998年的1760万减少到2010年的1160万,之后逐渐回暖,到2016年初回升至1200多万。

  贺在华表示,从短期来看,美国制造业大规模回流的可能性较小。美国过去对金融等服务业价值的过度重视使其失去了在制造业中的领先地位,总的来说美国制造业较金融危机期间有所好转。

  清华大学全球产业4.5研究院驻日内瓦特约研究员王小鱼表示,在政府层面,美国意识到制造业强大是支撑一国创新、就业、经济、国家安全以及竞争力的基础。未来美国制造业能否成功回流,影响因素很多,最重要的还是在战略定位上,美国的产业能否在未来工业革命中领导技术创新,在市场争夺中取得优势地位。此外,制造业回流趋势还取决于美国、日本、德国、中国等制造业大国未来的博弈。张日

【编辑:魏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