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两部委:确保灾后12小时内受灾人员得到初步救助

2016年07月06日 16: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7月4日,安徽六安城郊供电公司的供电抢修队伍,在位于六安市金安区双河镇谢郢村洪水灾害区域,冒雨抢修电路,保障受灾地区电力安全。6月30日以来,安徽中部地区的六安市遭遇连续数日暴雨,位于六安市金安区、舒城县、肥西县交界处的双河镇受灾严重,其中丰乐圩破堤5处,致使该镇1个街道13个村6000余群众受灾转移,60个配电台区水淹受灾。中新社记者 翁怀龙 摄  

  中新网7月6日电 据发改委网站消息,近日,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印发《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下文简称《规划》),《规划》指出,构建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确保灾后12小时内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

  《规划》称,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底线思维,强化主动防范,编制实施“十三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健全防灾减灾救灾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推进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动实现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不高于 1.3%。

  《规划》指出,体制机制方面,坚持“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分级管理、属地为主”原则,完善中央层面自然灾害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各级减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统筹研究和综合协调职能。明确中央与地方灾害管理事权划分,强化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军地协同联动、救援力量调配、物资储运调配等应急联动机制。建立灾后救助、损失评估、恢复重建等长效机制。发挥保险等市场机制作用,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灾害风险分担机制。修订完善各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强化预案演练,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规划》明确,调整完善自然灾害救助政策,探索建立正常的调整机制,推进各地加快制定本地受灾人员救助标准,系统提高紧急转移安置能力,规范过渡期救助、因灾倒塌损坏住房恢复重建和冬春救助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规划》称,健全完善灾情统计、部际会商和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加强灾害趋势预测和分析研判,提升信息共享水平和辅助决策能力,强化信息发布和服务能力。推进全国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组织实施灾害信息员师资培训项目。推广乡镇网络报灾,开展手机移动报灾 APP 应用,增强灾情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建设全国自然灾害综合数据库管理系统,完善重特大自然灾害损失综合评估制度和技术方法体系。

  《规划》介绍,健全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完善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储备模式,科学确定各级救灾物资储备品种及规模,推进救灾物资储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构建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确保灾后 12 小时内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实施全国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工程,优化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布局,支持中西部地区多灾易灾地市和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多灾易灾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视情设置救灾物资储存室,初步形成分级管理、反应迅速、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种类齐全、功能完备、保障有力的“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

  五是防灾减灾。加强社区减灾能力建设,创建 5000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试点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市、区)”创建。统筹推进应急避难场所、科普宣传教育基地等建设。结合“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日”,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加强防灾减灾关键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推进遥感、导航定位、无人飞机、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

  《规划》指出,完善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政策措施和协调动员机制,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和费用补偿制度,搭建工作协调服务和信息导向平台,支持引导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工作者、志愿者高效有序参与救灾。加强救灾捐赠管理,健全救灾捐赠需求发布与信息导向机制,完善救灾捐赠款物使用信息公开、效果评估和社会监督机制。

【编辑:丁文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