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海绵城市助力破解城市内涝 业内称需系统思维看待

2016年08月18日 11: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8月18日电 今年入夏以来,持续的强降雨令中国多个省市遭遇内涝,城区“看海”现象多发,道路积水中断,市民淌水过街,大量车辆抛锚、泡损等新闻屡见不鲜。而承担着增强城市防涝能力重任的海绵城市建设,备受社会关注。

  “海绵城市”是什么?

  “海绵城市”的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指的是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是就地解决水患,而非把水转移到他处。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10月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大力建设海绵城市,不仅可以解决当前多发的城市内涝灾害、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突出问题,还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给城市带来综合生态环境效益的同时也给百姓的公共出行和休闲生活带来极大便利。通过城市植被、湿地、坑塘、溪流的保存和修复,可以明显增加城市“蓝”、“绿”空间,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改善人居环境。同时,为更多生物特别是水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水平。

  海绵城市建设需时间和过程

  目前中国正在大力推动海绵城市建设,作为解决城市“雨后看海”难题的治本之策。全国已先后分两批次公布了30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需要面对的问题是,作为一个长远的治本之策,海绵城市的建设涉及大量的改建工程和较长的工期,考虑到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欠账,海绵城市的“治水”效应可能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凸现出来。

  据中新社此前报道,住建部城乡规划中心副主任邢海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海绵城市建设确实能对缓解城市内涝起到很大作用,但它是一个由点、线、面构成的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时间和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另据新华网报道,在一些试点城市,海绵化改造的点面“对比效果”十分突出。在试点城市河南鹤壁市,从7月8日起连下两场暴雨,平均降雨量超过100毫米。在改造后的桃园公园及淇水大道等路段,由于铺设了透水材料,建设了下凹式绿地、蓄水模块等,雨水迅速下渗,几乎看不到暴雨肆虐的痕迹;与此同时,未经过海绵化改造的主城区部分路段积水严重。

  用系统性思维建设海绵城市

  在城市水环境系统规划、建设及综合治理等领域深耕多年,拥有较强的专家团队和技术实力的泛华集团认为,要站在城市发展的角度、以系统思维来看海绵城市建设,其提出的海绵城市3.0的系统解决方案是智慧、生态、产业的全过程系统服务,将产业、金融、互联网、科技、土地五大要素进行有机的结合,推动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海绵城市既要关注农田水利、江河湖泊、生态湿地等“城市生态圈”,又要统筹产业、环境、水源、水厂等“城市生产圈”,同时又需要兼顾城市水务、都市产业、市政道路、景观园林、城市复兴等“城市生活圈”。海绵城市向上延伸与城市功能、人文等城市内涵发展、城市复兴相连接;向下延展与市政及房建综合设计相连接;横向与金融、产业及运营相连接,纵向以技术为支撑。

  泛华集团认为,实现3.0版的海绵城市需要三大体系的叠加,即上层次的价值体系;中间层次的经营、技术、管理和运营体系;基于项目和服务内容的基础体系,三个体系的叠加,从下往上走是项目、服务和技术的叠加,从上往下走则是站在城市运营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单纯从技术角度谈海绵城市的建设。

  据了解,泛华集团承接的多个水生态系统构建项目已经为该城市区域的建设发展和环境保护带来了广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武汉市“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为例,其本质是对以湖泊群为重点的水环境生态系统的综合治理和保护。遵循自然规律,恢复生态功能的治水理念和“治污优先,生态修复,水网连通,综合治理,协调发展”的思路,将城市的整体发展和治理工程有机结合,实现水网构建目标,对修复湖泊水生生态环境,改善“大东湖”水质,环境效益显著。

武汉“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总体规划

  可与其相媲美的,是“风景这边独好”的湖南文理学院“海绵校园”。泛华集团将水系景观与人居环境有机融合,采用因地制宜、自然和谐、统筹兼顾的系统规划设计理念,使校园拥有建筑屋顶绿化改造、景观绿化改造、硬化地面改造、水系统综合治理、雨水径流控制等功能,以水系结构为规划基础,再嵌入建筑布局,将建筑、湖泊、绿地、田园的空间结构和肌理融于校园海绵建设与发展中。

 

湖南文理学院“海绵校园”北侧景观鸟瞰

  此外,作为济水发源地的河南济源,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正当其时。而泛华集团的系统思维创造城市价值的核心理念和“水+城市”的创新发展模式,与济源的发展理念高度契合。近日,泛华集团中标济源市城市水系概念性规划项目,力求将济源打造成一座生态、智慧、宜居之城。

 

为济源打造“水+城市”的创新发展模式

【编辑:魏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