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经济学家林毅夫、张维迎继续产业政策存废之争

2016年11月09日 20: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11月9日电 (记者 赵建华)中国两位知名经济学者林毅夫、张维迎,围绕产业政策存废的争论仍未尘埃落定。9日,两人再次交锋,继续坚持己见、针锋相对。

  9日下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行产业政策思辨会,邀请二人面对面地进行学术思想交锋。

  率先登场的林毅夫以《产业政策与国家发展: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为题发表演讲。他认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有充分竞争的有效市场,也必须有因势利导的有为政府。

  林毅夫表示,二战后,有13个经济体在25年或更长的时间里,实现经济每年增长7%或以上。根据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结果,这13个经济体的共同特点包括,有效的市场、积极有为的政府。它们都有产业政策支持新产业发展。

  林毅夫还引述他人的研究成果说,16、17世纪英国追赶荷兰,19世纪美国、德国、法国追赶英国,二战后日本、亚洲四小龙等成功跨越低收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成为高收入经济体。追赶过程中,这些国家都用产业政策支持新产业发展。除了石油生产国,没有发现不用产业政策而成功追赶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也没有发现不用产业政策还能继续保持领先的发达国家。

  随后登场的张维迎,针对林毅夫提出的论点、论据逐点进行反驳。张维迎更看重发挥企业家的作用。

  张维迎说,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中国经济学家崇拜日本的产业政策。1987年,自己访日半个月,得出基本结论:对日本产业政策的作用估计过高。日本早期的产业政策之所以没有产生灾难性后果,是因为错误的产业政策总会受到企业家抵制。汽车工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如果没有本田宗一郎等人的抵制,也就没有日本汽车产业的今天。80年代之后,日本产业政策的失误比比皆是。

  张维迎同样引述他人的研究结论指,在日本最成功的20个产业,基本没有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穿着马甲的计划经济。产业政策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人类认知能力的限制、激励机制的扭曲。产业政策注定失败,应该为企业家施展手脚废除障碍。

  张维迎认为,创新和新产业不可预见,30年前没有人预见到今天的主导产业(互联网、新能源、生物制药等),今天也预测不了30年后的事情。没有政府资助,瓦特和博尔顿仍然发明和生产出了蒸汽机,斯蒂文森父子发明和生产了火车,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发明了汽车,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电话,IBM发明了计算机,比尔·盖茨生产了视窗平台软件。

  张维迎说,林毅夫把创新者比喻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政府应该补贴第一个吃螃蟹者。“我没有考察过人类吃螃蟹的历史,但我相信,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是因为自己想品尝美味佳肴的冒险冲动,而不是因为政府和其他什么人补贴才吃螃蟹的。林毅夫完全低估了企业家的冒险精神。”

  张维迎说,“政府不应该阻止任何人吃螃蟹,但也没有必要为吃螃蟹买单,因为那会诱使许多人假装吃螃蟹,但实际上不过是拿出吃螃蟹的姿势啃馒头。从啃馒头中得到的经验对吃螃蟹没有什么意义。”

  针锋相对的林毅夫随后反驳说,产业政策有失败的教训,但不是必然失败。否则,如何解释中国经济过去能保持长期的高速增长。中国仍处于追赶阶段,仍需借鉴发展水平更高国家的经验。

  持续了3个小时的思辨会上,林毅夫、张维迎都未能说服对方。两人自今年夏天开始的这场新一轮辩论,吸引了中国经济学界、媒体甚至官方的关注。不少经济学者撰文加入到辩论之中,两人各有支持者。

  9月14日,中国国家发改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回答媒体就此提出的问题时表示,从目前的国际情况看,不同发展阶段的各个国家都在运用产业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产业政策对中国的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现有产业政策确实存在与新常态不相适应的地方,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难题,要调整政策适应新常态需要,有必要统筹谋划好产业创新发展和产业政策转型。

  普通民众对这场辩论也给予了关注。思辨会举办现场座无虚席,4家网站同步直播,其中仅一家门户网站的直播观看者就超过9.2万人。林毅夫、张维迎的支持者,同样各不相让。(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