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双11电商营销押宝直播:有人烹龙虾 有人送汽车

2016年11月11日 00: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北京11月11日电(吴涛)在双11迎来第八个年头时,电商营销方式悄然发生改变。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注意到,今年双11,多家电商平台开启直播模式、VR体验等购物模式,给网友的购物体验带来新鲜感;另外,无人机、无人车送货也崭露头角,呈现一种服务即营销的态势。

资料图。张云 摄
资料图。张云 摄

  直播、VR购物亮相 刘强东直播下厨烹龙虾

  仅凭文字、图片描述的购物方式枯燥不枯燥?临近双11,阿里巴巴上线了虚拟现实购物Buy+频道,边逛边买,身临其境的体验式VR购物开始走进人们生活。另外还有双11晚会,全面开启直播式购物。

  仿佛是商量好了的,京东10日也上线了12小时直播Show,直播过程中,京东集团CEO刘强东还亲自下厨烹饪大餐,其所用的食材“跑步鸡”,波士顿龙虾等在京东同步销售。

  双11期间,国美在线CEO李俊涛也上线直播发“红包雨”,和网友互动频繁;聚美优品CEO陈欧直播时则豪气送出MINI轿车,人气十足。

10日,京东集团CEO刘强东直播秀厨艺。
10日,京东集团CEO刘强东直播秀厨艺。

  电商切入直播领域 揽“粉丝”能力十足

  为何电商平台今年双11纷纷推出直播?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研究中心专家委员唐兴通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直播行业风头正起,电商企业虽然并不确定直播的营销效果,但都怕错失机会,可以说是一次集中试水。

  “另外,从商业价值上看,电商直播模式也可行,它偏向年轻化的受众,而且可以实时互动,给商品附上其他价值,就好比明星代言一样,给用户带来影响。”唐兴通说道。

  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认为,双11已经超越了购物消费的概念,逐渐加入更多娱乐元素,促进商家和消费者互动。李俊涛对中新网表示,随着消费者购物日趋理性,简单的价格战已经不能成为杀手锏,新互联网技术与零售的融合正在成为电商新风口。

聚美优品CEO陈欧直播送出MINI轿车。
聚美优品CEO陈欧直播送出MINI轿车。

  中新网注意到,这些直播,基本是集成在电商平台自己APP上,而且不少是企业CEO亲自上阵,揽“粉丝”能力十足。以刘强东秀厨艺直播为例,累积有2100万人次在线观看。

  兴业证券8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整体网红产业规模有望达到528亿元,其中社交电商成为网红经济变现的主要方式,占整体规模的一半以上,这种环境下,电商平台纷纷切入直播领域。

无人机送货进入实际应用。
无人机送货进入实际应用。

  服务即营销 无人机、无人车送货噱头十足

  在双11前夕,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还纷纷对媒体开放仓储中心,展示现代化智慧物流。不难发现,电商的送货方式日趋智能化,无人机、无人车送货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10日上午,一架京东M系列机型的无人机飞到西安市长安区西樊村的上空,在1米高的位置悬停,抛下一件包裹后迅速升空离去,等待接货的乡村配送员随即打开包裹,将一件件商品送往各户,这个场景让周围的村民惊喜不已。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无人机、无人车送货占送货总量的极小一部分,但正如上述场景描述一样,噱头十足。唐兴通认为,这表现出一种服务即营销的态势。

  唐兴通说道,“无人机、无人车送货目前没有大规模投入使用,其实对普通用户影响很小,电商企业以此为宣传点,一方面是给自己‘贴金’,展示科技研发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笼络第一批科技发烧友用户,进一步扩大影响。”

资料图。李金磊 摄
资料图。李金磊 摄

  电商营销方式折射用户消费观转变

  电商营销方式转变的同时,电商的营销理念也发生转变。一个明显特点是不再督促用户买买买,比如京东就提出,“认真购物、买点好的”,提倡品质购物;阿里、国美今年双11也提出理性购物。

  这归根结底,还是消费者开始变得理性购物。有消费者对中新网表示,去年双11买的跳舞毯,连包装都没拆,就扔在库房了,“今年不会再干这种‘傻事’了,不需要的东西,再便宜也不会买。”

  张勇认为,在消费者购物心态和方式发生改变时,怎样适应互动化、娱乐化年轻一代的消费习惯,是商家必须具备的新技能。

  10月下旬,易观发布的《2016中国网络零售购物节消费者行为专题研究报告》指出,现在,消费者的购物决策不再以价格作为唯一考量因素,而是兼顾对品牌、品质、服务、价格等多重要求进行理性判断,网络购物节的消费趋于理性。(完)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