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改革年会召开 官员学者共论创新驱动

2016年12月18日 22: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长沙12月18日电 中国改革(2016)年会暨创新驱动发展高层研讨会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着创新驱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昌智在贺信中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不仅是世界大势所趋,也是我国发展形势所迫。从世界看,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创新驱动成为许多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新战略。从国内看,适应、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会议主办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社长潘治宏在致辞中指出,为迎接改革新高潮、凝聚改革新共识、激发改革正能量、做好改革促进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在工作实际中将注重研究和宣传国内改革成果,注重宣传各地改革案例、经验和做法,注重对基层改革创新案例的深度调研。

  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介绍说,长沙在国家试点上下了先手棋,依托国家三大基地战略平台,承担了30多项国家级的改革试点任务,推进了生态文明、智能制造、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体系标准化等体制机制的创新。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在讲话中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是改革,核心是体制机制创新,最终目标是形成经济增长新机制、新动能。而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只有公平竞争市场机制才能有效发挥作用,只有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才能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才能有效激发市场主题的创新活力。

  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高尚全指出,创新的原动力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新就要异想天开、无中生有。我们应当解放思想,用一个新思维来创新。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原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副主任宋晓梧指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作用。创新发展应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良性互动的机制,而不应该把政府、企业、社会对立起来,特别是政府和企业不应该对立起来。

  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指出,国企要释放科技创新潜能有四个方面的制度需要改革:第一是工资制度;第二是用人制度;第三是混合经济改革;第四是专利成果转让法律要落地。

  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原总经理李克平在演讲中指出,在主要发达国家,在重大创新上无一例外都有直接或者隐形的产业政策。发达国家政府对创新给予支持时,不是从头到尾的全流程支持,而是切分为不同阶段,在不同的阶段用不同的政策工具。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原司长孔泾源指出,中国研发投入占全球20%,美国占28%,但从专利来看,中国只相当于美国的十分之一,相当于日本的八分之一,我们科技投入效率还很低,如果科技体制不深刻变革,创新驱动难以为继。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副司长宋葛龙指出,十八大以来经济体制改革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部署有力。到目前为止,中央召开了30次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了200多份文件。二是推进有序,注重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三是实施有效。重点领域改革顶层设计基本形成、一大批基础性、关键性、引领性改革举措出台。一些久拖不决、久攻不下的难题频频突破。

  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指出,没有技术供给就没有实体经济的增长,就免不了继续走规模扩张的老路。而技术供给的关键是关键共性技术。针对这个问题,《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制造业创新建设工程,通过建立一套比较合理的技术供给体制,改革共性技术的供给问题。

  科技部战略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王元指出,从创新角度来说,政府要成为风险的承担者。政府不能仅仅通过可靠的计划,严格的产出考核来推进创新,这只是创新的一个方面。(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