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财税专家:企业经营压力加大“死亡税负”说法太片面

2016年12月22日 10: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资料图。 李林 摄  

  中新网北京12月22日电 (记者 赵建华)外围环境欠佳,成本上升、效益下滑的中国企业各寻应对之策。中国知名玻璃制造商、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董事局主席曹德旺近日表示,计划赴美投资10亿美元建厂,中国税负太高。有人借机指责,高税负是逼走中国制造企业的真正原因,甚至称之为“死亡税负”。

  就税负轻重问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接受采访时表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宏观税负并不算高。但因为税制不同,与美国相比,中国企业的税负要高一些。美国以家庭、个人缴税为主,企业缴税为辅。中国的税收主要向企业征收。税制差异与两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有关。

  目前,中国企业面对的两大税种是增值税和所得税。中国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李万甫表示,近年来,中国一直维持17%增值税标准税率和13%的优惠税率,营改增(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又增设11%和6%两档低税率。中国企业所得税率为25%,对高新技术企业等优惠税率为15%。

  李万甫介绍,2015年,全球征收增值税国家的增值税标准税率基本介于1.5%和27%之间。根据国际有关专业机构统计的征收增值税的115个国家,增值税标准税率平均约为15.7%,中国与多个国家并列第56位,处于中间水平。2015年,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的所得税标准税率基本介于9%和55%之间。根据国际有关专业机构统计的征收企业所得税的126个国家,所得税标准税率平均约为23.7%,中国位居第63位。

  但即便税负不变,企业在不同时期感受到的压力也不同。刘尚希分析说,经济上升周期,企业产能利用率高、利润丰厚,承受税负的能力就强。反之,经济下行周期,企业面临产能过剩、附加值降低、利润变薄,承受税负的能力下降。目前,中国企业“税负感”较高,是各种因素叠加的效果。

  事实上,近几年政府不断减税清费,中国企业需要缴纳的税收非但没有增加,反而不断降低。据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资料,增值税起征点由月销售额5000元(人民币,下同)分步提高至3万元,2016年惠及近3000万户纳税人;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标准由年应纳税所得额3万元提高至30万元,已覆盖所有小型微利企业。其中,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预计全年减税总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

  跟大企业相比,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对于税负往往更为敏感,减税将提高其存活率和竞争力。5月1日以来,实施营改增的建筑、房地产、金融、生活服务4大行业新办户数逐月稳步增加,累计增加53万。

  期间,税收收入增速也与经济增速基本吻合。今年1到9月,中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00881亿元,同比增长6.6%。同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7%。

  但经济大环境变了。外围经济形势欠佳,中国面临结构性失衡,经济循环不畅,需要不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刘尚希说,对一些企业来说,政府减税的幅度比不上它们盈利下降的幅度。经济下行,融资、人工、能源等成本不断上升,企业创新能力、转型升级、消化成本的速度没有跟上,经营困难。经济形势较好的时候,有的企业乐而忘忧、拼命扩张,如今经济形势转差难以应对。面对各种压力,税负容易成为一些企业发泄怨气的出口。

  但企业经营压力上升的症结,并不在税负身上。刘尚希认为,所谓“死亡税负”的说法太片面、夸张。除了外围经济环境变化,在国内由于体制、机制改革不到位,导致要素成本较高。包括公共服务在内,社会运转效率较低,百姓生活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较高。不断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的同时,中国更需要推进机制、体制改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甩掉“包袱”。

  事实上,针对企业面对的困难,官方也一直在寻找对策。今年8月,国务院出台的《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提出,经过1—2年努力,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取得初步成效,3年左右使实体经济企业综合成本合理下降,盈利能力较为明显增强。

  本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再次强调,降低企业税费负担。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业用能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推动企业眼睛向内降本增效。(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