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官方:制造业一线职工待遇整体较低 须进一步改善

2017年02月24日 17: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2月24日电 据工信部网站消息,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印发《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规划指南》介绍,目前中国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人力资源总量8589万人,专业技术人员809万人。制造业生产一线职工,特别是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整体较低、发展通道不畅,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规划指南》介绍,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动中国由人力资源大国迈进人才强国行列,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有力地支撑了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

  一是制造业人才培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2015年,中国高等学校本科工科类专业点数约1.6万个,工科类专业本科在校生525万人、研究生在校生69万人;高等职业学校制造大类专业点数约6000个,在校生136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加工制造类专业点数约1.1万个,在校生186万人。

  二是制造业人力资源结构逐步优化。目前,中国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人力资源总量8589万人,专业技术人员809万人。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人力资源总量近1794万人,据不完全统计,其中人才总量近736万人,具有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人员分别占人才总量的29%和2%。

  三是制造业人才聚集高地初步形成。以院士、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为代表的制造业高端人才队伍逐步壮大,形成了一批国际领先的重点学科、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在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攻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月8日,在位于江西南昌经济开发区的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技术工人正在对触摸屏强化面板进行打磨、抛光、检测等工序。据介绍,目前南昌正形成以欧菲光电子为代表的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图为用来供应手机的触摸屏强化面板。刘占昆 摄
资料图:技术工人     刘占昆 摄

  四是制造业人才发展环境逐渐改善。重在行业和社会认可的人才评价机制初步建立,有利于制造业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政策和社会环境正在形成。

  《规划指南》指出,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制造业人才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传统产业人才素质提高和转岗转业任务艰巨,领军人才和大国工匠紧缺,基础制造、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人才不足,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能力不强。

  二是制造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产教融合不够深入、工程教育实践环节薄弱,学校和培训机构基础能力建设滞后。

  三是企业在制造业人才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参与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职工培训缺少统筹规划,培训参与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是制造业生产一线职工,特别是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整体较低、发展通道不畅,人才培养培训投入总体不足,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这些问题制约着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尽快加以解决。

【编辑:官志雄】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