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中产”理财偏爱稳健型 银票网收益何以添助力?

2017年03月24日 09:10 来源:中国网 参与互动 

  不得不说,“新中产”的崛起与社会阶层的分化,正成为当代社会不可剥离的标签。而阶层分化之下,生存,依旧是头等大事。

  即使是新中产阶层,也在理财这一层面有着极高的诉求。银票网创始人易德勤便表示,从银票网收益的市场反馈来看,经历了金融和地产市场的大幅波动,新中产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资产配置等都产生了相应变化,“他们更偏爱稳健型的互联网投资理财产品”。

  “新中产”的理财痛点是啥?

  依据公认的标准,新中产阶层以80、90后为主,年龄区间在25岁到45岁之间,生活在中国地市级以上城区,受过高等教育或职业教育,是互联网沁润的一代;年收入在6万至60万之间,他们崇尚个性,具有国际化视野,追求生活品质又保持理性。

  具体到投资理财层面,这群在互联网上培养出消费习惯的人儿,也慢慢习惯了在互联网上解决投资理财的生存问题。最新调查显示,“新中产”已然成为互联网理财的主力。

  不少互联网理财平台将之视作目标用户,推出各类理财产品供其选择,而如银票网创始人所说,即使年收入已在6万至60万之间,当代“新中产”投资理财仍偏爱稳健型。

  这是为何?

  业界专家分析指出,持续高涨的房价、攀升的育儿成本、亚健康的身体和杳渺的养老金,等等,都加重了新中产阶层的生存压力,压缩着其生活品质,这种情形之下,他们不敢轻易将自己的财富资金置于高风险的境地。

  于是,收益稳健、风险小的理财产品更受其青睐。

  随着政府监管的加强,互联网金融平台迎来了合规发展的新阶段,深耕票据市场多年的银票网创始人易德勤建议,偏爱稳健型投资的“新中产”可选择兼顾安全与收益的票据理财产品。

  所谓票据理财,是指商业银行将已贴现的各类票据,以约定的利率转让给基金、信托中介,信托中介经过包装设计后,出售给投资者。投资者购买了票据理财产品之后,获得相应的理财收益。

  据银票网创始人易德勤介绍,以银票网收益来看,票据理财的收益高于国债、货币基金等固收类产品,低于网贷平台,但安全性却比网贷平台要好,是一款性价比较好的投资产品,安全和收益比较平衡,尤其合适追求稳健型的“新中产”。

  银票网收益助力“新中产”崛起?

  据相关数据统计,2015年我国全年票据承兑量约为20万亿元,交易量110万亿元,其发展势头被行业看好。而自2016年9月,央行下发《关于规范和促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通知》之后,票据理财产品的发行更是有了政策上的规范与引导。

  换言之,对于“新中产”的投资选择来说,当下的票据理财产品值得入手。形势大好,但令人好奇的是,这些票据理财产品究竟是怎样兼顾安全性与收益性的呢?

  以银票网收益为例,我们似乎能窥测出票据理财的这个优势所在。

  银票网官网显示,银票网是专注较低风险理财产品的网络理财信息平台,已深耕票据市场多年,其针对银票网收益采用的业务模式,能够有效地确保理财产品安全性与收益性。

  据银票网创始人易德勤介绍,银票网主要以银行承兑汇票为基础资产,通过自身线上平台撮合小额票据贴现业务,突破地域和时间对交易的限制,使投资者获取更加全面真实的票据市场信息,让投资者把握好市场行情,量力而行。

  另一方面,为了确保投资者银票网收益与安全,银票网还为“新中产”这类投资者提供较为稳健安全的票据理财产品和投资咨询服务系统,通过平台的票据风险管理、信用分析、价格发现和中介服务,帮助投资者获取财富增值机会和投资产品遴选机会。

  也就是说,银票网作为信息中介推荐票据理财产品,基于票据的兑付刚性、信誉度良好的资产端,以及全面的票据市场行情把控、票据风险管理,能够确保投资者的银票网收益与安全。

  而这正符合“新中产”阶层对稳健型理财产品的基本诉求。

  在通胀和人民币贬值的双重背景下,固定收益类产品、银行储蓄类产品已经难以有效保证“新中产”阶层资金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投资的风险性更需要考虑在内。

  除了票据理财可以参考之外,银票网创始人易德勤还建议,“新中产”应根据自身收入支出的情况,合理配置多样化的投资资产,方可保证自身财富长期、持续、稳健的增长。

  “新中产”一代正成互联网理财的主力军,而向这一人群敞开大门的票据理财市场,或许也将迎来大爆发,谁又知道呢?

【编辑:王忠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