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厦门自贸片区再推检疫新政 台企赞“抢得”黄金24小时

2017年04月28日 18: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厦门4月28日电 (洪钧 李玮)“新模式下,我们至少可以节省一天的通关时间”,台企友达光电厦门运务部负责人温发达28日对中新社记者表示,友达进口的多为生产所需零配件,通关时间的节省,有益于生产环节衔接,令企业充分发挥产能,应对市场需求,“节省出来的是黄金时间”。

4月28日,民众在厦门自贸片区综合服务中心办理申报手续。<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吕明 摄
4月28日,民众在厦门自贸片区综合服务中心办理申报手续。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温发达所称的“新模式”,是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率先全国在厦门自贸片区推出的口岸检疫处理前置模式。这一模式经过今年3月中旬开始的一个多月试运行后,当天在厦门自贸片区全面推行。

  厦门检验检疫人士告诉记者,传统上,集装箱货物采取报检后进行检疫处理的方式。随着港口的发展,进出境集装箱量势必增加,按原有检疫流程进行处理,将难以满足贸易便利化的要求。

  在新模式下,检验检疫部门在船舶靠岸之前就通过船舶代理提供的舱单信息筛选出需做检疫处理的集装箱,并在卸船的第一时间将这些集装箱运送到检疫处理区,实现检疫处理的零等待、全覆盖。

  检验检疫人士说,在全国率先实现“前置”,依赖于确保舱单信息的准确性。厦门检验检疫部门对舱单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升级,保障港口信息系统、装卸作业流程、检疫处理场地等满足检疫处理的要求。

  截至4月26日,厦门口岸共有14687个需做检疫处理的集装箱受惠于该模式的试运行,按照平均每个集装箱通关时间缩短至少一个工作日、减少一次码头的吊箱移箱作业计算,共为企业节约费用近百万元人民币,节省通关时间近1.5万个工作日。

  温发达告诉记者,一个多月来,友达共进口180多个集装箱,不但节省时间,每个集装箱还节省了操作费用60元人民币以及滞箱费、堆存费等物流费用,给企业带来巨大实惠。

  作为中国第七大集装箱口岸,厦门去年集装箱吞吐量960万标箱,口岸检疫处理前置令港口运营企业可以主动根据舱单信息,对集装箱是否需作检疫处理进行提前判定,从而合理安排运力,提高作业效率。相关人士称,厦门港今年有望冲击千万标箱大港。(完)

【编辑:杨彦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