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及进驻机构已累计孵化1900个团队

2017年06月16日 04:30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 

  作为北京乃至全国的智力高地,海淀一直都是全国创新创业资源最密集的区域。

  作为我国第一条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特色街区,中关村创业大街于2014年6月12日在海淀西区正式开街,已成为全国双创策源地。

  2015年5月7日,李克强总理到中关村创业大街调研,喝了一杯咖啡。总理的到来,也赋予了这条大街新的发展动力。

  今年6月13日,创业大街迎来三周年。有人说,创业大街上空飘的,不是云,是钱。也有人说,其实90%的项目都没法存活。

  创业大街的咖啡凉了吗?一组数据颇具说服力:截至目前,中关村创业大街及进驻机构累计孵化团队1900个,即平均一天孵化1.7个团队。

  未来五年,海淀将全面提升中关村大街的功能和环境品质,打造全球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和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国际标准、技术创新中心和创新型领军企业集群。

  萌芽

  这条街上喝杯咖啡就能解决问题

  6月5日晨,阴沉天空飘起零星小雨,虽是夏日,北京当天最高气温只有20℃。

  坐了40分钟地铁,家住丰台的邓明9点半准时到达3W咖啡馆。他搓了搓手,端起杯热咖啡,来到3楼的“3W空间”。

  “今儿咋样啊?”他问其中一个创业者,“有几个Bug要修复下。”对方答。远处的桌子上,几个人正围绕一个方案争论不止,窗外的凉意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热情。

  在这条不到300米的中关村创业大街上,每一寸土地都编织着梦想。

  2012年5月,邓明加盟3W任市场总监。起初,他以为这就是家普通的咖啡馆。别人告诉他,这是家做互联网的咖啡馆,他依旧摸不着头脑,“当时完全是门外汉!”

  作为创业咖啡馆,在3W,创业者每个月只需999元,就可以享受固定的办公桌椅、网络、会议室等设备,这比一般的写字楼实惠不少。

  在这里,每周数场创业沙龙,会邀请大咖投资人等专业人士,分享创业心得和专业辅导。每一场活动,邓明都不落下,使劲儿吸收互联网新的信息技术,跟不同的创业者交流。每天到店,他第一件事就是瞄一眼创业者们,跟他们聊聊天。

  越来越多怀揣梦想的创业者发现,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也许喝一杯咖啡,就能解决他们面临的难题。

  2013年3月,按照北京打造“一城三街”、聚集高端创业要素的要求,原海淀图书城业态升级,从此变身为众多创业者心目中的圣地——中关村创业大街,并于2014年6月12日正式开街。

  彼时,创业大街上专门的创业咖啡馆,只有3W和车库两家。

  2010年,时任一家上市公司投资总监的苏菂发现,平均每天见3、4个创业项目已属高效,很多时间都浪费在了路上,他打算把创业者聚到一起。

  2011年4月,车库咖啡开张。每天,都有创业者带着冒热气儿的想法来到车库咖啡,点上一杯咖啡,就可以享用一天的免费开放式办公环境,除了寻求资源,结交朋友,也在等待着机遇。

  有一个传说,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上流传:一位想做互联网经营的挖掘机销售人员,没地儿去,带着团队在洗浴中心,解决一日三餐和洗澡问题。最终,他和团队进驻大街上的车库咖啡,利用互联网卖二手挖掘机,成功拿到投资。当时,北京互联网圈的创业思潮已然萌芽,创业大街成为创业者的聚集地。

  集聚

  不少人在咖啡馆拉到投资

  2015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2015年5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中关村创业大街调研,在3W喝了一杯咖啡。此后,总理同款咖啡成为爆款。

中关村创业大街标志性建筑,这里是很多创业者心中的圣地。

  用邓明的话说,至今卖出的总理咖啡,“可以绕地球一周了。”

  总理的到来,让中关村创业大街一直活跃在公众视线,也不断赋予这条大街新的发展动力。

  这一杯咖啡的力量无与伦比,很快,店里的桌子不够用了,不少员工累倒了。商人、学生、投资者、官员……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条街。

  更多的年轻人朝圣般来到这,寻找自己的机会,也有不少人在咖啡馆里拉到了投资。不止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一时间共享创业空间如雨后春笋涌现。

  36氪、黑马会、天使汇等机构接连进驻大街,各项创业的活动也多了起来。创业者们站在舞台中央演示产品,接受拍砖。有时候时至午夜,还聊得热火朝天。

  开街至今,大街已进驻机构45家,街区及各机构合作30多家大企业、50多所高校、2000多家风险投资机构。

  转折

  创业者更理性,投资人更谨慎

  在经历了一阵狂热之后,“资本寒冬”逐渐成为挂在人们嘴边的一个词。

  “其实90%的项目都没法儿存活。”说出这句话,邓明的语气异常平和。在3W,这些年他目睹了太多的失败。

  “70后”魏清晨算得上是车库咖啡的“老人”,他的海妖音乐团队于2013年底在车库咖啡组建,从事的项目是情绪识别开发,根据语音、心率、呼吸等体征识别情绪,进而形成基于体征的全新互联网入口。

  “比如我失恋了回到家,智能家居系统通过情绪识别,会把灯光变得温暖柔和,放舒缓的音乐。”他说。

  “当时就是看中了车库的创业低成本。”在魏清晨看来,创业团队最关键的问题是成本。在车库咖啡,一个团队如果5个人,每人一天一杯20块的咖啡,一个月才3000块,这在寸土寸金的中关村,简直难以置信。

  如今,魏清晨和他的团队决定面向开发者免费开放SDK(软件开发工具包),至今,通过开放情绪识别引擎,积累了2000万用户。

  即便如此,魏清晨也不觉得自己属于成功创业者那一拨。作为创业公司,要跟行业内的巨头谈合作并获得信任,难度可想而知。由于项目要叠加不同行业的逻辑,前期的开发工作量也巨大。

  对一件事情没有天然的兴趣并沉浸其中,或者,专业技能一般的人,魏清晨不建议他们走创业的路,因为太难了。

  有人说,经历了资本的寒冬,创业大街的咖啡凉了,激情褪去后,更多的创业只是昙花一现,有的人开始逃离大街。

  但在邓明看来,咖啡并没有凉。只是创业者没有以往那样盲目跟风,他们更理性。投资人更加谨慎,投的项目更为精准。

  今年6月13日,创业大街迎来三周年。一组数据颇具说服力:截至目前,中关村创业大街及进驻机构累计孵化团队1900个,即平均一天孵化1.7个团队。另外,融资成功率39%,总融资额91.04亿元,平均融资额1225万元。其中融资超过1亿元的企业有40多家,独角兽企业2家。

截至目前,中关村创业大街及进驻机构累计孵化团队1900个。

  在创业大街三周年活动上,海淀区区长于军说,经过三年的发展,中关村创业大街已经从表面的喧嚣,走向内敛和自信。这种气质来源于,大街有更多深度的服务、有更多整合资源的空间、有更完善的政府服务体系,还有更多为国家“双创”提供先行先试经验的探索。

  裂变

  告别卖场,打造升级版创业一条街

  人们印象中的中关村,曾经是嘈杂喧嚣的电子卖场。鼎好、海龙、中关村e世界,五花八门的电子配件,还有门口揽活儿的导购。近年来,传统电子卖场接连歇业,不再从事电子卖场业务。以中关村创业大街为代表的新型业态已成为主流。

  2015年10月,海淀区政府宣布,涵盖昔日著名的电子一条街和近年声名鹊起的创业大街,南起白石桥、北至清华大学西门,全长7.2公里的中关村大街将彻底告别电子卖场这一标签,打造升级版创业一条街。

  负责创业大街运营管理的北京海置科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宏波说,中关村电子卖场的时代已过去。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人们的消费习惯已经改变为互联网模式,大型电子卖场所剩无几。但是,销售并没有减弱,中关村那些真正做得好的商户,其实还在,只是换成了网络的形式。在这种升级中,中关村才能快速向世界性的目标趋近。

  他观察,3年前,创业者更多想到的是,到哪里能拉到钱,到哪里能卖出项目。现在,创业者年龄略有增长,社会资源更丰富了,他们考虑的是,我要如何组建我的团队,我的项目定位于哪个产业,“这是一个真正核心意义的升级。”

  创业大街的咖啡凉了吗?他认为,不能以一杯咖啡的凉热来说明问题,应该是大家都更踏实了,更精准了。创业大街一直有一双看不见的手,那就是,优胜劣汰,必须要尊重商业规律。

  关于未来,姚宏波认为,需要更多的政策引导和资源支持,来让全社会的资本开放到创新平台上来,再对全社会开放,这样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2016年9月18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印发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提出,北京到2020年要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到2030年要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力量和引领世界创新的新引擎。

  而中关村创业大街,正在成为这样一个驱动创新创业,引领世界创新的引擎。

  中关村大街将重点培育科技金融、创新创业服务、创意文化等五类平台服务业职能;重点提升信息产业、大数据、智能硬件三大优势产业集群。

  如今,还是时不时会有些创业者因项目失败而离开3W。邓明还是会鼓励他们: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还有机会,也许,你就是下一个马化腾。

  ■ 访谈

  海淀区委副书记、区长于军

  努力当好自主创新的策源地和主力军

  新京报:过去五年,海淀推进创新发展的思路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效?

  于军:海淀区创新发展思路就是一句话,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努力当好自主创新的策源地和主力军。海淀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关村发展“五个着力”的指示要求,紧紧扭住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不放松,完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高标准打造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中关村创业大街上的创业会客厅。

  海淀区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36.8亿元,同比增长7.5%。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高,五年来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分别累计下降22.2%、24.8%,两项指标均低于全市和全国平均水平。

  五年来,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5.4%,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60%左右。

  2016年,海淀区第三产业占比高达88.83%,其中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在经济总量中占比达54.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3%。目前,海淀区高精尖经济结构已基本形成。

  新京报:海淀区是科技大区,也是历史文化大区,如何把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更好的结合起来?

  于军:海淀区是首批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预计2016年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单位总收入达6000亿元,占全市总额40%以上,五年年均增长15%左右。

  下一步,海淀区将立足优势、抢抓机遇,积极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着力以科技发展催生文化产业新业态。

  一是创新监管方式。深入研究科技发展趋势和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规律,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监管方式。

  二是抢占产业制高点。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涉及面广、新业态多,应在战略布局上有的放矢、突出重点,推动文化领域共性技术、文化产品生产服务技术、文化传播信息技术等实现突破,抢占产业制高点。

  三是构建高效服务体系。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具有跨行业、跨领域的特点,既有赖于科技企业、文化企业基于市场机制的跨界融合和产品创新,也有赖于政府部门搭建跨界交流、分享和协同的平台,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

  海淀区把完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作为重点,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整合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统一服务平台,优化网络服务环境,既有力推动了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又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丰富、便捷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我眼中这五年】

  1、这五年来发生在你身上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中关村创业大街创业者魏清晨:过去五年的关键词,是创业、奋斗、克服困难、蒸蒸日上,并且见证了中国创业环境越来越好的发展历程。

  2、你觉得这五年来北京发生了哪些变化?

  魏清晨:北京的变化包含,创业大街、智造大街破茧而出,政策、法律、资本等创业环境空前优化,但是子女入学、高考歧视等现状仍然制约着顶尖人才的引进。

  3、未来你最期望看到的变化是什么?

  魏清晨:不做任何期待吧。拼尽全力、开创事业、创造价值,自然水到渠成。

  A06-A07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邓琦

【编辑:罗攀】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