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亚马逊海外购物节再掀热潮 国际品牌战略日益凸显

2017年11月22日 10: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11月22日电 当前,横跨“双十一”,“黑色星期五”,“网购星期一”三个重大节点的亚马逊海外购物节正在火热进行。据悉,从2014年亚马逊推出国际品牌战略以来,跨境电商一直是其国际战略的核心,今年已进入亚马逊海外购物节的第四个年头。

  近年来海淘在国内十分火爆,基于当下的市场需求,亚马逊中国推出海外购物节,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选购海外优惠正品的狂欢平台。正如亚马逊中国公关部负责人司达所说,希望能够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海外商品,同时促进这个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购物狂欢,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可谓赚的钵满盆满。同样,作为亚马逊海外购物节第一节点的“双十一”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战绩。司达透露,亚马逊海外购在双十一当天的销售额是去年同期的三倍。

  据了解,在亚马逊的海外站点,双十一并不是他们的促销节点,不过亚马逊中国说服了他们,请他们帮忙在双十一这个节点特别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制了海外购嘉年华活动,即在非重点促销节点的时候专门为中国消费者定制促销优惠,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反映出亚马逊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始于2014年的亚马逊中国海外购物节,是亚马逊国际品牌战略的重要成果。截至今年,海外购物节已经持续举办四届,11月份一个月的时间跨度,也成为时间最长的一次,这是亚马逊电商平台的时长优势。

  司达介绍称:“从给中国消费者提供的优惠力度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因为我们整合了亚马逊中国,亚马逊海外购,亚马逊香港保税仓,再加上我们Prime会员一共给大家带来了超过百万的优惠的商品,优惠的力度。”

  相比往届的海外购物节,今年国内消费者能够享受的海外商品种类和优惠力度更加广泛。据悉,亚马逊海外购从2014年上线以来,已经陆续对接了亚马逊美国、亚马逊英国、亚马逊德国和亚马逊日本四大站点。也就是说中国消费者可以通过亚马逊海外购直接买到这四个海外站点的商品,和海外消费者买到的是同质同款的应季商品,这点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另据司达介绍,在黑色星期五和网购星期一两个节点期间,中国消费者还可以同国外的消费者一样同步享受到当地的四大海外站点带来的同步优惠,包括镇店之宝,z秒杀,z划算等很多商品。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从11月13号一直到11月25号是亚马逊中国黑色星期五的促销阶段。为此,司达推荐说:“大家需要关注的是11月23号到25号,这是我们特别为大家奉献的一个黑五72小时的风暴,从这三天开始这四个海外站点就会推出很大力度的优惠商品,很多优惠都会集中这三天。”

  “特别是11月24号黑五当天中国消费者是享有一个特权的,也就是说我们因为有时差优势,消费者抢购可以从11月23号晚上11点和亚马逊日本的优惠同步开始,第二天早上是德国、英国,最后再享受到亚马逊美国,对于其他国家的消费者来说,黑色星期五只有短短的一天24个小时,而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来说我们是独享超过40个小时专属的抢购的优惠。”

  “正是因为我们以跨境电商为核心,所以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中国消费者能够购买到高品质海外正品的平台,正是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最近在这么多年的过程中也发现,中国的消费者对高品质商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了。这大概是跟中国消费升级拉动内需都非常有关系。”司达说。

  其实,亚马逊中国的期待远非目前的成绩。随着业绩的逐年上涨,司达表示,“我们也期待今年的业绩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增长,因为毕竟今年是我们首次有四个国家同时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优惠,无论是从覆盖国家的数量,还是从提供商品优惠的数量来说,这都是最大规模的一次,所以也希望我们的成绩也是最好的一次。”

  而伴随消费者对品牌的追捧,更多企业对品牌的建设将不断巩固和提升自身的营业能力。来自凯维公关2017诚信品牌100强报告内容显示,亚马逊位居最具诚信品牌的首位。中国消费者对品牌诚信度的认知最为积极,68%的消费者会向他们视为诚信的品牌表现出更强的购买意愿,相信这将进一步为亚马逊的全球业务提升奠定基础。

【编辑:陈海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