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江濒危野大豆入“新房”上“户口” 享贵族级待遇

2018年01月11日 11: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湖州1月11日电(见习记者 饶雨蒙)三山浮水树,千港划菰芦。在浙江省德清县城东南,有一片下渚湖湿地,千百年前,一粒种子在此植根,于此生长发育。

生长在岛屿上的野生大豆 饶雨蒙 摄
生长在岛屿上的野生大豆 饶雨蒙 摄

  难以想象,濒危的野生大豆在此处竟拥有一个专门的“保护基地”。据了解,这片下渚湖国家野生大豆保护区总面积450亩,其中核心区面积150亩,缓冲区面积300亩。

  几千年前的“祖先”植物,如今竟还能在下渚湖一窥其貌。

  在这片尚不被多数人问津的濒危植物和野生大豆保护区的背后,究竟有着哪些故事?

  近日,记者走访了德清县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与被称为“植物界大熊猫”的野生大豆来了一次亲密接触,冬日的下渚湖湿地“苇风芦影,雾散穹天”,这些分散于下渚湖生态岛屿上的野生濒危物种——野生大豆在这独特的自然环境中享受着“贵族级”待遇。

野生大豆的个头并不大 饶雨蒙 摄
野生大豆的个头并不大 饶雨蒙 摄

  似一株野草 却意义不凡

  随着行船来到野生大豆保护基地,要不是树立的牌示,记者很难发现被称为“植物界大熊猫”的植物踪迹,盘绕在竹藤上的野生大豆藤蔓厚厚地铺洒在园中。

  据同行的德清县农业局生态科科长陈玲玲介绍,野生大豆作为一种非常重要和稀缺的资源,有着重要的育种价值。她说:“野生大豆分布面积如今持续降低和片段化,野生大豆已处于濒危状况,被列为国家二级野生保护植物。”

  但是在德清县下渚湖,却有450亩的野生大豆活得很“惬意”。在这片下渚湖水域中,举目便是风景,作为长三角地区生态系统多样性高、原生状态保持最完整的天然湿地之一。下渚湖湿地中有包括“国宝”朱鹮、大熊猫等800多种动植物在这里繁衍生息。

  而看似不起眼的野生大豆为何被如此看重,记者了解之后发现,保护野生大豆并不仅仅是为了保护物种多样性。

  德清县农业局生态科办事人员陈哲告诉记者,“保护野生大豆还是为了研究‘基因’。”

  她举了个袁隆平用一株野生稻改写世界水稻育种史的例子向记者解释了研究野生大豆的“基因”意义。袁隆平发现花粉败育普通野生稻是指雌蕊完好,而雄蕊败育的花粉,于是袁隆平利用这株普通野生稻的雌蕊为母本,在用栽培稻的雄蕊为父本来杂交,由此选育的杂交稻恰好继承了普通野生稻的基因。

  由此及彼,野生大豆也是一样。其基因可以做最原始的品种,通过分子育种技术改良大豆的某些性状。

  据了解,大豆在中国已经有5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而眼前的野生大豆便是大豆的野生祖先,与大豆没有生殖隔离,使得野生大豆因此容易用作大豆的育种种质资源。

  小小的叶片,会令人忽视它的价值,下渚湖湿地上的野生大豆被围栏所保护,前往参观的行人不能肆意踩踏,茂密的野生大豆在这片山环水抱的湿地岛屿中生长得非常安全。

生物多样的下渚湖湿地 饶雨蒙 摄
生物多样的下渚湖湿地 饶雨蒙 摄

  享“贵族级”待遇 有房有户口

  然而,野生大豆在2004年于下渚湖被发现并报请国家农业部立项保护之前,都只是零零星星地长在岛屿上。

  “下渚湖的环境比较好,野生大豆在此比较容易保护,但是岛屿上的芦苇荡很多,有2000多亩,如果不去保护,野生大豆就会被野草覆盖。”野生大豆保护区的沈晓亮是这些野生大豆的“保育员”,负责野生大豆的日常生长。

  他表示野生大豆完全是纯自然生长,人工所要提供的只是更集中的场地。“人工主要就是手工锄草,松土,不施化肥,不用农药,不用过多外力。”

  而这所谓的集中场地,也被形象地表现为为野生大豆“造房子”,陈玲玲说,通过为野生大豆“造房子、录户口、配保育员”这三招,使野生大豆得到全面长效的生态保护。

  这些野生大豆现在有了一个“新房子”,包括有管理房1间、工作房3间、瞭望塔2个、工作路800米、气象观测站1个等基础设施,并在三号岛新增培育地块5亩,用于对野生大豆的保护和科学研究,野生大豆在德清有了自己的专用地。另外,再给这些野生大豆补上了“户口本”,对其进行观察,每个星期都要进行拍照比对。

  一粒种子,落入土中,经过保护,使一株植物的生产呈喜人之势。据沈晓亮说,如今,野生大豆的保护成效已经有所显现,每一年的生长范围都比过去一年有所拓展。

  据了解,2016年下渚湖野生大豆开始列入“浙江省野大豆保护项目”,用于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点保护相关工作。

  随着行船缓缓驶出下渚湖湿地,野生大豆所在的岛屿也渐渐消失在视线中,一粒种子所带来的感动渐渐成形,在人类的保护下,一株植物物种兴许由此免于灭绝,而这一株小小的野生大豆给人类所将带来的价值也未可知。(完)

【编辑:魏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