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贵州六盘水:“冷资源”变“热产业”

2018年02月07日 11: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贵州六盘水:“冷资源”变“热产业”
    “冬季到六盘水来玩雪”的游客越来越多。 陈威 摄

  中新网六盘水2月7日电 题:贵州六盘水“冷”资源激起热效应

  作者杨云

  作为国家低纬度、高海拔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的优选地之一,贵州六盘水依托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从2012年起,六盘水市先后建成了“冰雪童话”梅花山国际滑雪场、“林海雪原”玉舍雪山滑雪场、“云上雪野”云海乐原滑雪场、“乌蒙大草原”滑雪场4个低纬度的天然高山滑雪场,建成各类雪道18条,最长的赛道近1公里,既能达到举办赛事的标准,也能满足普通滑雪爱好者的需要,4个滑雪场可同时容纳2万人。

“冬季到六盘水来玩雪”的游客越来越多。 陈威 摄
“冬季到六盘水来玩雪”的游客越来越多。 陈威 摄

  在六盘水,玩滑雪、吃烤羊、观风情。随着交通条件以及吃住娱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冬季到六盘水来玩雪的游客越来越多。

  “我是第一次来这里,除了景色美,体验感也强。”大连滑雪客李波说。

  “我们对来到‘南国冰雪城、贵州六盘水’的中外游客都做好热情充分的接待准备,让大家吃住行玩都能获得幸福的旅游体验。”六盘水市旅发委向外界表示。

  六盘水将冰雪运动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以利益分配机制为链接,通过贫困户入股滑雪场建设和经营等方式,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和参与滑雪场入股分红,让“冷”资源产生“热效应”,实现“体育+旅游+扶贫”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有效辐射周边25个乡镇197个村15.69万贫困人口。通过发展冰雪运动和旅游,消除“空壳村”131个,减少贫困人口6.2万人。

  得益于六盘水“造血式”的扶贫,钟山区双戛社区高炉村的村民锁兴云也顺利实现了他的冰雪致富梦。

  2016年,锁兴云把家里的10亩土地全部入股到梅花山旅游公司,成了滑雪场股东,2017年就拿到分红16000元。除此之外,锁兴云在滑雪场工作,每月还能有2200元的收入。

  “过去‘靠天吃饭’吃不饱,现在‘靠天吃饭’收入翻了数倍。”锁兴云说,“‘传统农业’与‘农旅一体’收益不一样。”

  梅花山在搞旅游开发之前,高炉村是早上吃洋芋饭,晚上喝洋芋汤的贫困村,人均年收入不足1700元。

  靠山吃山。和锁兴云一样,高炉村的村民们不但入股成为滑雪场的股东,还在里面当保安、当服务员,就地开设农家乐、农家旅馆,创业就业加入股分红,日子越过越红火。

  目前,高炉村已解决300余名培训村民就业,实现人均月增收2000元以上。与2014年相比,高炉村2016年村级集体经济积累为97.66万元,摘掉了“空壳村”的穷帽子;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200元,增幅达68.72%;贫困群众减少55户248人,贫困发生率从36.4%下降到7.2%。

  过去每到冬天,易产生凝冻,,六盘水主要工作为“保电、保煤、保畅”。随着贵州立体交通完善,绿色转型的六盘水把“冷”作为资源,对“冰雪”在利用上创新,让“冷资源”变身“热产业”。“南方+滑雪”的“组合”顿时赚足了外界眼球,旅游“热效应”顿显。

  近年来,六盘水不仅到广州、重庆、武汉、昆明等国内城市“卖雪”,更走出国门,把六盘水的“雪”卖到了马来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大众冰雪季系列活动以来,六盘水市共接待省内外滑雪爱好者约44.6万人次,为当地交通、餐饮、旅游住宿带来勃勃生机。(完)

【编辑:王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