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缓解冬季中国天然气“气荒” 亟需大规模储气库建设

2018年03月18日 00: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重庆3月17日电 (王庆凯)中国储气库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下称,论坛)17日在重庆召开。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总经理马新华在论坛上表示,缓解冬季中国天然气“气荒”,目前迫切需要加快储气库建设,尤其是地下储气库建设。

  2017年冬季,受恶劣天气、进口气减供、“煤改气”政策等因素影响,中国北方再度出现严重的“气荒”现象,多地限气停气、气价暴涨。这让中国官方意识到,建立天然气储备和应急保障供气体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马新华表示,随着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战略调整,天然气年消费量快速增长。200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245亿立方米,到了2017年就达到了230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超过10%。

  未来,随着中国清洁能源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专家预计,到2020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将达到3200亿立方米,2030年达到5500亿立方米,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比例也将达到10%以上。

  “天然气冬季需求量大,其他季节需求量小,是基本市场规律,如果产供储运销不能协同,就会发生冬季‘气荒’、淡季‘荒气’的被动局面。”中海油研究总院规划研究院综合规划资深工程师许江风告诉中新社记者,天然气产业大发展,带动了对储气库的巨大需求,地下储气库已成为国家战略储备、安全平稳供气的重要基础设施。

  此外,中国天然气还存在产用区域分布背离的特点。天然气气田主要分布在西部,但消费市场则以环渤海、长三角、东南沿海为主,这就要求尽量在用气地建设储气库,进而保障用气稳定。

  另一方面,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邹才能介绍,2017年中国天然气进口比例已经高达39.5%,预计2020年天然气进口量将达到140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达到44%;2030年天然气进口量预计达到3000亿立方米左右,对外依存度将高达55%。

  季节需求不均,产用区域分布背离,以及大量的天然气进口需求,都让建设大规模的储气库显得必要而紧迫。

  据了解,中国储气库建设启动于1999年,目前已建成储气库25座,形成调峰能力117亿立方米,日最大调峰能力达9000万立方米,开创了中国储气库建设工业化之路。

  但中国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表示,中国已建储气库调峰能力仅占全国天然气消费总量的3%,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2%,由于储气库建设不足,夏季压产及冬季压减用户用气量,对上游生产及下游销售均造成影响。

  因此,中国储气库建设任重而道远。2017年冬季“气荒”也凸显了储气库调峰保供的重要性。不过,中国国家发改委已出台规定,明确要求天然气销售企业应当到在2020年拥有不低于其年合同销售量10%的储气能力。

  对于中国储气库调峰保供能力建设,张玉清认为,要因地制宜开展大规模储气库建设,形成分层次、分区域储气调峰大格局,结合中国天然气总体格局,进行储气库建设。未来将形成西部天然气战略储备为主、中部天然气调峰枢纽、东部消费市场区域调峰中心的储气库调峰大格局。

  张玉清同时建议,中国要加强供用气规划衔接,有序推进“煤改气”工作,加强“煤改气”工作与上游资源供应的规划衔接,确保新增用气需求的资源供应,“煤改气”项目实施企业也要与供气企业签订供气合同应,作为“煤改气”前置条件,商定各方的责任和义务。

  此外,他认为要制定上游企业联合保供预案,重点协调中国三大石油企业实施联合保供,实现国产气、进口管道气与LNG接收站协同保障调配能力;建立综合调峰保供体系,实现气田、地下储气库、LNG接收站、进口管道气联合调峰能力最优化;并且,要健全监管体系,确保管网互联互通,实现南气北调等保供措施。(完)

【编辑:叶攀】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