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政策营养不断释放,企业应当如何吸收

2018年05月02日 09:16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 

  政策营养不断释放,企业应当如何吸收

  本报特约评论员

  当经济遇到困难,财政应当扮演促进经济发展、帮助企业摆脱困境的角色,给企业更多支持和帮助。如果说血液主要依靠金融的话,财政就是要给企业增加营养,让企业有更加充足的精力去解决问题、应对挑战和走出困境。

  从5月1日起,一大波税收利好向人们涌来: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6%,交通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从11%降至10%,统一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取消包括抗癌药在内的28项药品进口关税,在上海市、福建省和苏州工业园区实施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

  这波税收利好可谓全面开花,多行业释放,从制造业到其他行业,从大企业到小企业,从单位到个人,从国内产品到进口产品,能降的都在降,能放的都在放。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在政策层面凡是能够释放的利好,都在尽最大力度释放,凡是能够给予企业的优惠政策,也在最大力度地给予,即便按照目前的财政状况,宁可增加赤字,也要让企业的日子过得好一点。

  经济决定财政,财政也反作用于经济。没有经济的发展,财政不可能富裕,而当经济遇到困难,财政就应当扮演促进经济发展、帮助企业摆脱困境的角色,就要在压缩有关开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方面下工夫,给企业更多支持和帮助。如果说血液主要依靠金融的话,财政就是要给企业增加营养,让企业有更加充足的精力去解决问题、应对挑战和走出困境。

  政策层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与之相应的关键是,企业能否抓住机会,积极用好政策资源,力求尽快摆脱困境,从而让经济具有更多赋能,给广大居民增添更多的信心,实现经济与财政更加协调的互动。

  自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上游企业、资源型企业、大中型企业的运行状况得到了比较大的改善,经营效益也出现明显提升。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1月至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689亿元,同比增长16.1%。能够出现利润增长好于经济增加值增长的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上游企业、资源型企业利润出现了明显好转。

  此次在税收环节释放的政策红利,是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出发,开始将政策从上游逐步向下游转移,从通过改革推动大中型企业、资源型企业企稳向好,转向利用政策帮助中小微企业、制造企业摆脱困境,形成大中小微企业联动发展、制造企业和资源型企业共同进步的格局。对中小微企业和制造企业来说,必须抓住这样的机遇,放大政策的使用效率,否则就可能失去发展的机会,使企业发展陷入被动。

  从目前的情况看,企业在吸收政策营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中小微企业,似乎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政策利好的作用,没有努力去吸收政策营养。比如,将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年销售额标准由50万元和80万元上调至500万元,并在一定期限内允许已登记为一般纳税人的企业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从而让更多企业享受按较低征收率计税的优惠。然而,不少企业并没有认真了解和关注这项政策,导致政策难以最大力度地实施。

  当然,除了企业自身需要认真了解和关注之外,相关职能部门也应当主动为企业提供政策服务,多向企业宣传政策利好,让企业及时了解掌握政策情况,并帮助企业做好相关政策的衔接与调整工作。

  新一轮政策红利集中到来,要有效地给企业补充营养,帮助企业尽快摆脱困境,企业自身要有抓住机遇的意识和能力,政府职能部门也要依法依规做好政策服务工作。只有政府和企业形成良好的互动效应,政策利好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此基础上,有效解决好金融输血的问题,形成血液与营养共同作用的格局,中国经济才能更快更好步入复苏通道。

【编辑:高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