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文艺演出节目由群众“点单”

2018年11月07日 17:10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 

  河南周口市川汇区
  文艺演出节目由群众“点单”
   本报记者 王 伟 通讯员 理效明

  在川汇区邵寨村,“点单式”文艺下乡受到群众欢迎。

  理效明摄

  日前,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城北办事处西张楼村的文化广场上站满了人。原来是村里的挑花篮、竹马、腰鼓等表演又要上演了。今年82岁的竹马项目传承人李凤英大娘亲自上阵敲起最大的一面鼓,充满激情。“一来可以锻炼身体,二来可以振奋其他成员的精神。”李凤英自豪地告诉记者。

  传统项目之外还有现代快板、戏曲、服装秀等,精彩的节目把越来越多的群众从四面八方吸引过来。西张楼村党支部书记李文忠介绍,村里的文化表演每周一、三、五、六晚上都会进行,已坚持了近20年。2006年,通过新农村建设,西张楼村搬到了现在的新址。随着道路、亮化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迫切。村委会找到挑花篮、竹马项目的传承人,希望他们让传统艺术继续发扬光大。很快,多年式微的传统艺术得以恢复并走上了正轨。

  “为适应不同群众的欣赏口味,群众艺术家们积极外出交流,不断学习新的艺术形式,并根据精准扶贫等中心工作创作编排新的节目。同时,区文化部门也给予我们服装、道具上的支持,还不定期地来进行业务指导,所以村里的文艺演出形式越来越丰富、质量越来越高。”李文忠说。负责挑花篮项目的郑国庆说,“现在很多年轻人也主动加入了我们的行列,传统艺术后继有人了”。

  为了让基层公共文化强起来、活起来,近年来,川汇区先后实施了公共文化强基工程、民间文艺团体结对帮扶工程、草根文艺人才培育工程和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全区共建成17个村级文化广场和百姓文化大舞台。为了规范民间文艺团体,培养文化能人,川汇区出台了《关于培育民间文艺团队的意见》,把城区11个有规模的群众文化活动站点和120家民间文艺团队纳入政府管理,采取以奖代补、结对帮扶、强强联合等方式,扶持、强化民间文艺团队建设,以更好地发挥其聚民心、领风尚的作用。

  川汇区文化部门还采取“菜单式”管理办法,120多家演出团体统一制作了文艺演出节目单,演出之前提前到乡村(社区)征求群众意见,群众希望看什么节目就在“菜单”上点单,演出团体会在正式演出时根据群众需求调整节目单,让群众看到真正想看的节目。

王 伟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