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研究报告揭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九大特点

2019年01月18日 21: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资料图:沪通长江大桥。许丛军 摄 图片来源:东方IC 版权作品 请勿转载
资料图:沪通长江大桥。许丛军 摄 图片来源:东方IC 版权作品 请勿转载

  中新网北京1月18日电(记者 赵建华)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18日发布了《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水平研究报告(2017)》(下称报告)。报告从空间、市场、产业、创新、交通、信息、贸易、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等九个一体化的维度,构建了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报告揭示了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九个特点:

  长三角地区经济差距持续缩小,经济联系更加活跃。但是,上海作为“龙头”的扩散效应不足,安徽尚未深度融入长三角地区。

  长三角地区消费品和资本的市场一体化程度趋于增强,但是,劳动市场分割指数相对价格方差波动幅度较大,劳动市场一体化走势还不够稳定。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层次上的差异开始逐渐显现,地区间产业分工趋于合理,产业一体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长三角地区专业化分工水平依然不高,优势产业重合度较高,尚未充分发挥整体联动效应,尤其是江浙皖产业结构趋同现象较为明显。

  长三角地区研究与开发机构和高等学校R&D经费中企业资金的比重并不高,产学研协同创新空间较大。上海和江苏是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重要创新极,输出技术和吸纳技术的合同数、成交额均远远高于浙江省和安徽省,创新合作能力更高。浙江省输出技术和吸纳技术的增长速度较快,创新合作的活力比较突出。

  长三角地区网络化的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健全,加快构建纵横交错、便捷发达的城际铁路交通网和打通省际断头路,提升省际公路通达能力应是长三角未来工作的重点。安徽省的可达性最差,进一步提升其区域综合交通运输服务和管理能力的潜力较大,这也是安徽省深度融入长三角地区的重要抓手。

  长三角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应用的内部差异不断缩小,为信息一体化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方向引领。

  上海和浙江的省际贸易依存度明显高于江苏和安徽,区域合作水平更高。浙江和安徽货物内部发送量占较大比重,省际间的贸易强度较低。长三角对外贸易的地区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而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相对平衡。

  长三角教育和医疗卫生的区内差异正缓慢缩小,但社会保障的内部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文化基础设施的内部差距较大,但是差距在不断缩小。

  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是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短板。

  报告认为,在推进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壁垒造成的区域分割,减少地方利益保护带来的恶性竞争、低效发展和环境恶化问题,客观地协调各成员的经济政策,通过设计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与利益补偿机制,促使地区利益分配达到一种比较公平的状态,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实现协调、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的紧迫内生需求。

  同日,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还发布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研究》。这项研究的课题组认为,我国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的、关键的技术和知识,是市场换不来的,也是金钱买不到的。那种认为没有必要强调建设自己独有的现代经济体系的观点,不符合中国国情。(完)

【编辑:房家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