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市公司违法失信行为为何屡禁不止?专家及企业这样说

2019年01月24日 16:54 来源:中新经纬 参与互动 

  中新经纬客户端1月24日电(高晓锳)1月24日,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共同创办的光华-罗特曼信息和资本市场研究中心,联合新财富发布了《中国资本市场信息质量暨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指数白皮书》(下称白皮书)。

  此次研究团队负责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学系教授卢海在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时表示,白皮书是年度发布,目前只针对国内上市公司,未来会计划扩展到海外上市的红筹股。

  上市公司违法失信行为缘何屡禁不止?

  白皮书从信息披露质量、信息披露的及时性、信息披露违规受罚、涉及信息披露违规及财务重述等多角度,分析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质量和存在的问题。

  据研究团队介绍,2018年指数公司样本包含于2016年12月31日前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所有公司(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共3027家。公司信息透明度可以概括为上市公司以外的市场参与者能够获取公司信息的程度,包括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例如信息披露的数量和内容、信息披露的时效性、会计方法、审计质量)以及信息中介对信息的获取和传播程度(例如分析师跟踪、媒体报道、互联网传播)。

  据了解,卢海教授及其团队在调研中发现,有55%的企业认为违法成本与违法所获得的经济利益相比过低是这类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此外,法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企业对于短期利益的追求、管理层缺乏诚信意识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等都为违法失信行为提供了动机与机会。而在财务粉饰的主要方式上,普遍认为是通过提前确认收入、突击业务等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

   违法失信行为的深层原因 来源:《中国资本市场信息质量暨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指数白皮书》

  多位资本市场的不同参与者(包括监管机构、企业家和投资者)表示,除了违法成本过低、法制不健全和监管不力等因素,来自于投资者、公司内部业绩考核以及融资需求的压力,也是促使部分企业通过虚增收入、高估资产和少计成本费用等方式进行财务粉饰的重要原因。他们认为,建设一个诚信和具有商业信誉的资本市场需要监管机构、上市公司自身以及投资者的共同努力。

  白皮书指出,虽然中国资本市场信息披露整体而言较为规范,但不同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差异较大。经测算发现,资本市场对高信息质量高透明度公司的回报更高,并且高透明度公司牛市时明显跑赢大盘,熊市时抗跌能力较强。

  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建设三大关键因素

  研究团队对10家信息透明度较高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实地调研。他们认为,股价波动是公司在信息披露时最担心的因素之一。具体来说,上市公司在股价波动时主要面临来自投资者、大股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压力。例如,在一些实行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中,股价下跌时,员工会因为亏钱而产生焦虑等。

  受访的管理者对于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建设提出了三方面因素,首先是管理层与企业文化。管理层风格和企业文化被认为是上市公司诚信经营最重要的因素。文化和法制最终都要落实到企业家本身的定力上。企业家的风格决定了公司的风格,公司的风格又决定了公司对待投资者关系的风格。打造企业文化是长期的过程,管理层的稳定帮助企业文化长期地延续下去。

  其次是投资者沟通。信息透明度较高的企业很重视与投资者的沟通和交流,他们通过多种方式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一方面,信息披露喜忧都要报,这是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在好消息和坏消息都准确、客观的基础上,投资者才能做出无偏的判断。同时,业绩公告后召开业绩说明会。业绩说明会是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互动交流非常高效的方式。另一方面,开展不定期的投资者交流会。投资者交流会主要以董秘作为枢纽来进行,会带投资者在公司、工厂进行调研。

  最后是制度与培训。信息透明度较高的公司通过完备的投资者关系、信息披露制度和体系,确保披露的所有内容都按程序完成,保证符合要求,真实准确。信息披露不只是董秘办公室和财务部的工作,它是整个公司共同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做好信息披露首先要形成一套制度和体系,明确具体地规定信息披露过程的工作安排和分配,比如不同报告中各个部门的职权及对应的奖惩等。(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编辑:刘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