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江西万年:从一根竹鞭到一片竹海

2019年01月26日 19:06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江西万年:从一根竹鞭到一片竹海

  新华社南昌1月26日电 题:江西万年:从一根竹鞭到一片竹海

  新华社记者姚子云

  “一亩雷竹十亩粮,二亩雷竹上学堂,三亩雷竹娶婆娘,四亩雷竹盖新房。”这首顺口溜在江西万年县老少皆知。

  上世纪90年代,同村的浙江移民拉住吴大坤,把一根竹鞭塞到他手里说:“这东西宝贝哩,种下去能长出金子。”从一根竹鞭,到如今超4万亩的竹海。一亩年纯收入过万元,雷竹已成为当地村民的“聚宝盆”。

  起初,不起眼的雷竹并不被看好。

  52岁的吴大坤是万年县大源镇山背村人,当年拔了药材种雷竹,村民都认为他是“呆子”。“这么好的地种竹子,恐怕是要开花哦!”

  有一年春节前,吴大坤扛着麻袋去了浙江诸暨。他回来后阔绰地给全家添了新衣。

  村民们从他妻子口中得知,麻袋里是笋,吴大坤扛着去卖了后,赚够车票钱,还揣回好几张大钞票。

  这下村民们坐不住了,都想试试“螃蟹”的味道。

  吴大坤无保留地送竹苗,教种植方法。村子里种雷竹的风吹开了。县里也积极推广,种植面积逐步扩大。

  万年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交通不便、结款时间长却让村民们有点“扛”不住。“雷竹笋要吃‘鲜’,运输讲究快。肩挑背扛搬下山,坐完汽车转火车,就怕鲜笋生生耗成干笋。”吴大坤回忆说,采摘和运输像打仗一样。“笋发过去后,要等好几个月,货款才能到手。种竹笋时盼丰产,丰产后愁销路,销完愁回款,全年都在愁。”吴大坤的“学生”胡爱国说。

  在万年县不断推进乡村振兴中,雷竹笋产业配套逐步完善。

  “为了‘锁’住雷竹笋的鲜,政府补贴建起冷库,仅大源镇就有20多个;改善交通,雷竹笋快速从地里搬上餐桌。”山背村第一书记王文星说。

  货款回笼慢,就组建合作社,形成规模效应,提高种植户话语权。“原来货找人,现在人上门找货。”大源镇稻源合作社负责人刘全明说,合作社统一提供技术指导,互通价格信息,建立生产销售规范。

  如今万年的雷竹笋产业链进一步发展,笋干、笋罐头……一些加工产品走向市场,有效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增收。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