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村民变居民,拿着“三金”过上好日子

2019年02月12日 16:03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 

  村民变居民,拿着“三金”过上好日子
  告别水患困扰,东平耿山口安居又乐业

  在迁出黄河滩的新家里,84岁的耿进栋拿着老照片给重孙们讲过去的事。

  除夕夜,泰安东平耿山口社区家家户户飘起了年夜饭的香味,欢声笑语伴着屋外次第蹿上天的火树银花。社区里的居民何曾想到,世代生活在黄河水患来袭恐惧中的他们,竟搬出滩区住进新家,过上了安稳日子。

  文/片 本报记者 薛瑞

  张泽文 张伟

  通讯员 张越

  老辈回想过去仍后怕

  80后未再见洪水

  春节前,记者在东平耿山口社区22号楼见到了84岁的耿进栋老人一家。这是一户四世同堂的家庭,儿子耿庆君今年59岁,孙子耿魁、孙女耿晓丽也已至而立之年,膝下还有4个重孙子辈的娃娃,光着脚丫正在家奔跑嬉笑。中央空调温度正好,屋门外贴上了大红春联,屋里则忙着规整年货,一家人热热闹闹过个年。

  耿进栋很享受现在,但也未曾忘了过去。“以前家里穷,地少,天又旱,没粮食,我们兄弟4个从小没少出去要饭。”耿进栋前半辈子搬了5次家,黄河发水,房子倒了,搬家,又发水,房子又倒了,再搬。从山脚往山顶挪,但心里的恐惧丝毫未减。

  耿山口村与黄河相伴了600多年,滩区人大多一辈子就干三件事:种地、抗洪、盖房,不断重复着悲情轮回。据史料记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这里遭遇大小洪水40余次。

  好在到了耿晓丽这一代,已经没再见过黄河水肆虐的模样。“听我爸说,1982年黄河还发过一次水,但是我那时候小,没什么印象,从那之后黄河就很少再发水了。”2009年,黄河小浪底工程建成,这让耿山口的水患减轻不少。

  2015年5月,耿山口村被纳入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工程。2017年10月15日,耿山口村783户2331人,举村迁新居。

  新房能抗8级地震

  老房复垦成耕地

  除夕夜,砖红色洋房里,家家户户欢声笑语,耿进栋一家炒了一大桌子菜,吃着年夜饭看春晚,“这年除了热闹,更多了一份精气神。”

  盖房子盖怕了的耿山口人对房子质量严格把关,房屋能抗8级地震。“周边房价都两三千元一平米,社区给滩区村民只按1600元一平米,并附赠简装修。这个小区也是全镇第一个用天然气、第一个多层有电梯、第一个用中央空调的,就是要给百姓建个百年安居房,不再搬家了。”银山镇原人大主席、耿山口社区项目总指挥刘景海说。

  村民搬入新房的费用按照各户旧村房屋价值,加上各户应得到的国家试点项目社区建设补助资金和村集体奖励资金进行置换,价值不相等时多退少补。一般情况,村民只需补两三万元的差价,甚至不需加钱,就能住进新家。

  在距新村安置点约4公里的地方,就是村民们的老宅。村民搬离了黄河滩区,曾经房台高筑灰头土脸的老房子全部没了踪迹,小山包也开平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希望的田野”。拆除房屋、复垦耕地,把旧村土地充分利用起来,如今这里早已种满庄稼,全村耕地面积达到3000亩。

  搬迁只是第一步

  乐业才是最终目标

  “安居只是第一步,乐业才是最终目标。”耿山口村党支部书记耿进平说。搬迁只是第一步,摆在耿山口面前更大的难题是,要让村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共致富。

  为了社区与产业共建、“挪穷窝”与“创新业”并举,耿山口想了很多办法。耿进平介绍,原村庄土地复垦后,村里拿出1000亩土地进行流转,盘活搬迁村民承包地、山林地、宅基地等土地资源,由公司、合作社或种养大户统一流转经营,发展高效农业。“从村民变成了居民,群众生活得到很大改变,上班拿薪金、土地拿租金、分红拿股金,做新时代的‘三金’农民。”

  “现在,农业蔬菜大棚、高标准养殖区、大型服装加工厂等正在规划和建设,养老中心和幼儿园即将动工,我们要让村民安居乐业,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更加美好。”耿进平说。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