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揭秘民国南京文娱中心:梅兰芳曾在此演出募捐

2012年04月10日 10:27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公余联欢社旧址的二层小楼。

  楼顶的风向标。肖雷 摄

  在南艺尚美学院内,有一座西式风格的二层小楼。因为这座楼内外墙体的主体颜色皆为黄色,尚美学院的师生都习惯称其为“黄楼”。这座楼的前身,是创办于1934年的公余联欢社。民国时期,这里几乎是首都南京的文化娱乐中心。

  扬子晚报记者 肖 雷

  这座西式小楼隐藏校园之中

  日前,扬子晚报记者在南艺尚美学院学生的指引下,找到了这座黄墙红顶的二层小楼。这座小楼整体为砖木结构,所有的窗户都是下方上圆的红色圆拱形玻璃窗。屋顶为人字形,铺红色筒瓦,东侧屋顶还有一个尖顶,上面安装有风向标。门厅右侧的墙壁内镶嵌有南京市政府2009年立的“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介绍碑。整座小楼为典型的西式风格建筑。走进楼内,里面墙壁的主体颜色也是黄色。地板和楼梯均为红色的实木结构。

  “黄楼”曾是国民党文化艺术中心

  据史料记载,1934年,时任国民政府交通部常务次长的张道藩,眼见首都南京戏剧界发展滞后,便在南京成立公余联欢社,培养话剧、昆曲等戏剧人才。张道藩当时虽担任交通部次长,但毕业于伦敦大学美学部的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文人。此后张道藩历任国立戏剧学校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国民政府教育部常务次长、国民党文化运动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也说明了这一点。

  联欢社成立后,张道藩经常召集一批人在联欢社中排练和演出一些剧目,这里迅速成为国民政府党政军要员以及社会名流的文化娱乐场所。南京市政府2009年立的“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介绍碑中,称其为“民国时期一处著名的文化艺术中心”。

  梅兰芳曾在此演出募捐救灾

  1935年7月至8月,长江、黄河发生特大水灾,共有241个县2200万人受灾。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应国民政府行政院秘书长褚民谊的邀请,于这一年的9月1日由上海抵达南京。当天晚上,国民政府水灾救济委员会和教育部在公余联欢社内宴请梅兰芳。褚民谊向梅兰芳介绍了水灾情况后,梅兰芳称:“在英国得知国内水灾,甚为关心。在南京即将举办的义演中,只要能多为灾区人民筹集到一分钱,灾区人民就多一分实惠。凡本人力所能及,义不容辞,深望诸位先生及社会热心人士共同努力,共襄义举,本人谨代表各省灾民向诸位道谢。”

  此后,梅兰芳在公余联欢社等南京各大戏院连续6天演出《霸王别姬》、《凤还巢》、《宇宙锋》、《生死恨》等成名剧目,共得门票收入3万多元,全部捐赠给水灾救济委员会。

  几经辗转,小楼难离“文化”二字

  1937年,南京沦陷。公余联欢社所在的二层小楼,很快也被日军占领,成为汪伪政府的傀儡社团“中日文化协会”办公场地。

  1945年抗战胜利后,时任国民党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主任委员的张道藩接收该建筑,作为该委员会的办公场所,同时仍将公余联欢社设在其中。据记载,这里当时经常放映英美等国的黑色文艺片,场场爆满。

  1949年南京解放后,这座二层小楼被军管会文艺处接收,随后将江苏省文工团设在其中。1979年,小楼被移交给江苏省歌舞剧院,成为歌舞剧院的办公和演出场地。2002年,南京艺术学院和江苏省演艺集团联合开办尚美学院,这座小楼又成为了尚美学院的办公楼。2012年,公余联欢社旧址被列入南京市第四批文保单位。

  ■公余联欢社旧址小史

  1934年,公余联欢社在洪武北路129号的小楼成立;

  1937年,公余联欢社旧址成为伪“中日文化协会”办公楼;

  1945年,公余联欢社收回该旧址;

  解放后,公余联欢社旧址改为江苏省文工团;

  1979年,公余联欢社旧址改为江苏省歌舞剧院。

  2002年,公余联欢社旧址改为南艺尚美学院。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