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王小帅《我11》市场冷淡:主线薄弱远离大众情感

2012年05月25日 13:13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对王小帅一直很有好感,因为他低调且坚持。得奖、公映、票房惨淡,这些事好像跟他都没关系。所以,去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当他提到《我11》,说“没有人给我投资,我自己投资。大家都说我对投资人不负责任,我是对好电影负责”时,我是认真地相信了这句话的,并且对这部电影充满期待。这事过去将近一年之后,影片终于公映,查好排片表,兴冲冲赶到影院,却被告知没有排片。售票处的姑娘苦着脸说:“片子真的不好看啊,昨天刚上映,就一个观众!”当时很是替王小帅抱屈的。

  可是,在终于辗转地看完了这部影片之后,不得不承认:它受到市场的冷淡,是有原因的。有人在微博上说,《我11》让他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时光——那不过是所谓的代入感在作祟罢了,对于大多数没有“三线厂”这段特殊经历的人来说,这只是一部主线薄弱、副线游离且远离大众情感的个人电影。

  据说《我11》是王小帅自传三部曲的第一部,后来因为各种原因,他才先拍了《青红》。但《我11》要讲的故事,其实和《青红》并没有什么不同,都可以概括为“一出因为父亲返乡心切而引发的血案”,“回上海”和“强奸”是二者共有的关键词。只是这样一来,两部影片就太相似了,所以11岁的男孩王憨以主角的姿态出现在影片里,他对发生在身边的这场悲剧以及整个世界的朦胧认识,可以让导演以一个相对轻松灵动的方式,隐忍地反衬出那个时代的激烈和暴虐,是怎样在一个不谙人世的少年身上留下痕迹的。

  问题在于,关于王憨的成长,影片从头到尾都语焉不详。一方面,王小帅沉浸在童年记忆里,事无巨细地铺陈王憨的家庭琐事;但另一方面,无论是王憨的初涉青春还是父辈的悲剧命运,都在刚刚上演时就戛然而止,就像金庸小说开场时的那些人物,演着演着就没了下文。而围绕在王憨身边出现的那些角色,既无力围绕成长铺垫情感,也没能在事件主体上推进出更多的内情和铺陈。观众看不出外部世界和王憨的成长有什么关系,就像看不出父亲那没来由的理想主义在王憨身上得到了怎样的回应。长大,不过是一个由流逝的时间和琐碎的家庭生活而成就的过程,只是他恰好在这过程里目睹了成人世界的残酷,王憨的许多无奈与莫名之绪,其实不为什么,只是恰好到了青春期而已。 本报记者 邵岭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