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抗战版画形式风格的转化:文风新鲜活泼明朗朴实

2012年05月25日 16:21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亲人来到如一家》 黄永玉

  《小八路》 杨涵

  《松花江上》 陈幼民

  《埋地雷》 彦涵

  孙乐琪

  简洁而流畅的线条,夸张而协调的造型,传统与现代在版画上完美融合在一起,散发着一种独特魅力。这种艺术形式又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紧密相关,它是中国革命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版画的历史,春秋版画博物馆馆长赵堂伟先生介绍说:“最早的版画是隋唐时期佛教画像,以线条为表现形式,但不是手绘的,而是印出来的,多用在线装书上作插画,到明清时则演变成了年画、窗花等。日本昭和时代,‘版画’被引进了日本,逐渐演变成表现日本世俗生活、百姓饮食起居的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浮世绘’。版画在西方的主要艺术形式是‘铜版画’。”

  中国的木刻版画有着悠久的传统,早期的木刻版画大都在章回小说中起到插图的作用。鲁迅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发起的新兴木刻版画运动使这一传统木刻版画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木刻版画选题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创作技法通俗易懂,艺术感染力着眼于广大群众的优良传统,使其得到继承和发扬。中国木刻版画在抗日战争中的宣传和鼓舞作用是十分显著的,不论是解放区、国统区还是沦陷区,美术工作者创作的木刻版画都在宣传抗日和唤起民众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抗战版画的内容题材大体可以分成这样几个类型:宣传抗战类、战争场景描绘类、战区民众生活与军队生活类、解放区新气象类。版画家们用各自不同的作品记录了特殊历史,描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反映了大众疾苦,宣传了抗战精神,也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渴望。他们既是历史的见证者,又是人民的艺术家,在政治与艺术上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一时期的版画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从肤浅走向深刻,并在此过程中从艺术特征到审美取向再到表现手法上都有了很大突破,开始形成了自己的面貌。

  赵馆长向我们展示了馆藏的一组六张(共有七张)尤为珍贵的抗战版画。此六张抗战版画编制的册子是由著名版画家彦涵先生精心保存下来的。1943年3月4日,奔赴晋察冀边区的美术家尤飞虹先生,作为纪念礼物把这六张版画用当时延安边区的马兰纸手工制成小册子,送给好友陈九,后陈九又将其转送给了彦涵。陈九是现代版画家,其代表作是取材于台儿庄战役的《光荣的战绩》。1943年,陈九在边区抗敌剧社工作,不幸在反扫荡战斗中被敌寇杀害,年仅27岁。

  在这组作品之前,有尤飞虹所作的小序,从中我们大致能领会这组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整体风貌。小序如下:“从我所有的习作里,实在找不出像样的东西来,所以我只能将近作的几幅送给你,好在醉翁之意不在酒,留作别后的纪念品吧!第一幅是描写敌占区的孩子贫困饥饿的状态。第二幅是子弟兵向老乡做报告的情形。第三幅的标题是‘沟里泪’。第四五幅是锄禾日当午这首诗的插图。第六幅是子弟兵在树林里休息。第七幅有枯树和烧掉的房子,并以山顶上的石人和哨兵来表现晋察冀战斗的乡村。”

  抗战时期的版画在形式风格上比之前发生了很大变化,艺术创作风格西化倾向逐渐减弱,代之以新鲜活泼、明朗朴实的文风。特别是作品吸收了当地民间美术,如剪纸、窗花、民间木版年画的特点,融合新法创造了崭新的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艺术风格。这一点可以从另一组抗战版画作品《烽烟集》中看出来。《烽烟集》是著名版画家李桦的作品,“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日留学的李桦愤然归国。抗日战争时期,李桦以版画为武器,积极投身救亡运动。1934年,他发起成立了现代版画会,并从此为中国的新兴版画事业奋斗了60年。作品为套色木刻,由黑蓝两色构成,透露出朴素的艺术气质。从版画流畅而实在、夸张而协调的线条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对其的影响。其主要内容反映了抗战时期军民情深、劳动人民生产生活及侵略者的残暴等主题,从生活情景的再现中可以看出当时抗日军民同仇敌忾、上下一心的精神面貌。

  “抗战时期,版画以报纸、杂志、宣传册、传单、粘贴画等形式传递着重要信息,反映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的情景,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赵先生这么说。“战争时期版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黑白木刻,尚没有颜色。在木板上刊刻,快速、成批印制,有的粘贴,有的放在小报上当刊头,画幅都不大。”在春秋版画博物馆中收藏的版画多达4000余幅,与版画相关藏品共计8000余件:“我们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致力于版画收藏,藏品95%以上都是1985年以前的作品。其中抗战版画有60多幅,向人们讲述着那段烽烟鼓角的峥嵘岁月。”赵馆长感慨地说。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