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比利时"蕾丝"与中国水族"马尾绣"同台展示民间艺术

2012年07月02日 17: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比利时“蕾丝”与中国水族
图为马尾绣传人潘勉、潘玉品女士专程来沪在展会现场演示马尾绣制作技艺。
    图为展台展出的水族人背小孩用的背带(水语称为“歹结”)、翘尖绣花鞋(水语称为“者结”)和帽子。

  中新网上海7月2日电(记者于俊)来自比利时的传统民间手工艺“蕾丝”与相隔万里的中国贵州水族“马尾绣”在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喜相逢,她们在2日揭幕的“‘织与绣’中外民间手工艺展”上同台展示了各自民族的艺术魅力。

  据展方介绍:比利时手工“蕾丝”是按既定的图案用丝线或纱线编织而成的网眼组织。制作时把丝或纱饶在一只只拇指大小的小梭上,一个不太复杂的图案就需要几十只或近百只这样的小梭,根据图案采用不同的编、结、绕等手法完成,而后根据需要进行染色处理。因编织的手法因人而异,故每款充满灵动美感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位熟练的编织女工完成一个不太复杂的图案往往要花一个月或更长的时间。

  展览共展出“蕾丝”作品187件,包括粗造、狭条、克鲁尼、弗兰德斯、梅希林等各种类型的花边。作品按用途分有十六世纪末期服饰、婚纱上装、挂毯、方形披肩、桌布、桌垫等。

  “马尾绣”是中国水族妇女用马尾和彩色丝线合成的一种刺绣技艺,作品具有浅浮雕感。制作者先取马尾3至4根做芯,将白色丝线紧密缠绕在马尾上。然后将这种白丝马尾芯的绣线盘绣于传统刺绣或剪纸纹样的轮廓上,再用7根彩色丝线编制成扁形彩线,填绣在盘绣花纹的轮廓中间部位。最后再以平绣、挑花、乱针、跳针等刺绣工艺绣出其余部分。制作一件纯手工马尾绣背带需耗时年余。

  此次56件“马尾绣”展品,包括水族人背小孩用的背带(水语称为“歹结”)、翘尖绣花鞋(水语称为“者结”)、小孩帽福、女性套装、围腰、胸牌、童帽、荷包、刀鞘护套等,还有运用马尾绣技艺制作的现代生活用品,如女靴、领带、纸巾盒等等。

  作为中国惟一的水族自治县,贵州省三都县集中了“马尾绣”的古老技艺,它被称作刺绣的"活化石"。2006年5月20日,“水族马尾绣技艺”经中国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有观展专家评点:展览富有创意地融合了“蕾丝”和“马尾绣”两种手工艺品,显示出她们在文化背景、图案风格、制作工艺等方面的强烈对比,作品兼具艺术性和生活性。通过细密的针脚和灵动的彩线,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中外两种古老手工技艺的代表作品,还有她们的继承和创新,体会传统“织与绣”技艺在当今焕发出的活力。

  在2日举行的“‘织与绣’中外民间手工艺展”揭幕礼上,促成比利时“蕾丝”来沪办展的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民间艺术组织副主席伊廷先生,将自己多年来珍藏的近50套各国民族服饰、乐器和手工艺品无偿捐赠给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收藏展示。(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