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演艺作品舞美设计劲刮奢华风 烧钱未必质优

2012年07月31日 18:36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江 东

  在中国近年来的一些舞台演艺作品中,一种不良的倾向正在蔓延,在舞美设计和制作上一味追求豪华与排场,不管表现对象是否合适,都一味地以所谓“大制作”面世,从而博取观众的眼球。眼下,上千万元乃至几千万元的制作成本,已不鲜见,而这股奢华风似有愈刮愈烈之势,而且更为让人忧虑的是此风已越来越成为这类作品推出者们的一个基本追求。令人略感宽心的是,这种不良现象已经引起了相关人士的担忧和注意,也开始让那些走进剧场的普通观众反感。

  舞美效果是任何舞台演艺作品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因为舞美为作品带来的烘托效果和提升效果是不言而喻的。甚至,舞美设计和制作环节的成败,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一部作品的成功与否。也正因此,每当一部作品投入创作之时,绝大部分的创作者们都会对舞美有着极高的期望和重视,从而加大对此环节重金打造的力度,本应是可以理解的举动。

  一部优秀作品的诞生,自然离不开舞美设计的贡献。而国内许多优秀作品在舞美环节上的成功,也离不开编创人员与舞美设计人员的合作与贡献。就拿舞剧这个行业来看,我们的确在过去的岁月中有了很好的收成,许多规模不小的作品都是由于在舞美环节上的出色而为舞剧本身的品质提供了绝好的条件。如由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推出并获得良好成绩和口碑的舞剧《红梅赞》,就是一部在舞美上极其出色的大型舞剧作品。在这部舞剧中,设计精妙的舞美与剧情紧密结合,许多设计点都是点睛之笔,舞美设计者甚至让舞美语言直接参与舞剧的叙事,从而让舞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让观众在特定的氛围中,体味到舞美设计艺术的精良和力量。再如由国家大剧院投资制作的歌剧《漂泊的荷兰人》同样也是一部夺人眼球的舞美设计力作,庞大的船体和巧妙的房屋设计,都为观众带来了非同一般的视觉震撼。类似的例子尚有很多,从中不难看出中国舞美设计师们和编导们的艺术智慧,正是他们用自己奇异的艺术想象力和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为我们的舞台打造出令人过目难忘的舞美空间,而且,有些作品在舞美设计上的独特和高明,也赢得了国际同行的赞誉。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眼下的中国舞台上,这种情况并不多见,而大量缺乏灵魂、缺乏个性、缺乏艺术张力的舞美作品正在源源不断地出现。一些缺乏艺术性和创意想象空间的拙劣舞美堆砌,正在成为一个普遍现象。粗制滥造、低水平抄袭、拿来主义、铺张浪费……那种靠烧钱而堆砌在舞台上的大量劣质舞美设计作品,正在以巨大的能量,咬噬着中国舞美业的健康肌体。舞台成为炫耀和比富的战场,不断水涨船高的制作费用,助推着这一行业正在越来越失去其纯正的艺术含量,而更像是一个追逐利润而乐此不疲的庞然大物。设计者们彼此不再比谁的设计艺术含量更高,而是比谁更能在舞台上变换出更加让人意想不到的机巧和噱头,比谁能花得起更多的钱。金钱让整个创作过程陷入一个空前的堕落之中,作品的出品者为了能更加地哗众取宠,拼命地让设计者往舞台上码放各种效果,而设计者为了更多地捞取钱财,不惜牺牲艺术良知而对这种倾向推波助澜。于是,在金钱的腐蚀下,中国的舞美设计和制作行业正在迅速沦为一个拜金主义至上的产业,从而让这一行业逐渐远离了健康良性的发展环境和纯真的艺术精神。

  造成这种恶劣结果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几种。一是在创作中被强加了许多的地方长官意志,许多官员为了获得政绩上的提升,不惜重金豪掷,相互攀比,不尊重创作主体,助长了浮夸的歪风。二是大量品质廉价的电视晚会对人们的艺术欣赏观念产生了非常不良的影响,豪华而花哨的电视晚会背景,让人们对那种不讲艺术创意和设计感而只在乎视觉感官刺激的舞美方式产生了视觉依赖感,从而逼迫舞台舞美设计者们去不自觉地迎合这种需求。三是一些艺术从业者自身的艺术修养欠佳,只能靠这种廉价的表面方式来掩盖其在艺术上的低能。于是,大量大型作品奢华成风,满目只有虚华的外表,却惟独没有实实在在的艺术表达。

  我们今天的艺术创作,大都靠国家财政负担,而这种无偿消耗纳税人血汗的败家浪费行为,是亟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的。动辄几千万元的投入,却换来质量低下的效果,于国于民都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渎职行为。

  艺术是不是一定要靠大量烧钱行为才能换来优质的成果呢?明眼人其实都明白,这之间根本没有任何关联。几年前在中国首演的英国阿库·汗舞蹈团与中央芭蕾舞团合作的演艺项目《相聚》,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国际巡演中获得了世界观众的首肯,而那部作品中整个舞台上不过只有几把椅子和一块悬挂在舞台中央的电子牌。不久前在澳门艺术节上亮相的舞蹈《生命之歌》,于简洁的舞美设计中呈现出生命的各种况味,让人心绪难平。还有来自西班牙的舞剧《莎乐美》、来自俄罗斯的艾夫曼芭蕾舞团的《红色吉赛尔》等作品中所秉持的那种功力高超的设计理念,的确让人看到了我们在观念和手法上的差距。这些作品不用、少用或慎用舞美手段,本身所传达出的一种进步的舞美理念,与我们已经逐渐习惯并麻木了的设计主张和意图,形成巨大反差。

  当然,本文的目的并不是说舞台作品不可以使用舞美手段,本文反对的是缺乏艺术思维的、一味的烧钱行为,仅仅靠烧钱是出不来好作品的,而一味盯着钱,只能让这个行业继续滑落。说到底,艺术比的是艺术本身,而不是金钱。富有艺术才智和文化气质的舞美设计,应该成为我们评判一部作品的基本艺术标准。

  中国人虽然富起来了,但这并不是我们在今天的舞台上无底线地追逐奢华的理由。相反,随着我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国人在受教育上的质量日益进步,对于舞美奢华风的厌恶正在与日俱增。相信中国舞美业在经历了这样一个弯路之后,更多的从业者和观众会逐渐自觉回归到健康的艺术眼光上来,让艺术本身而不是其他成为在舞台上为我们带来感动、陶冶我们情操的真正精神食粮。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