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铁凝:河南谋划"中原崛起" 文学豫军文坛中坚力量

2012年08月31日 19:21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河南谋划“中原崛起”

  在当今文坛,文学豫军是一个响亮的名字,其成就、影响、地位已得到文学界的广泛认可。“豫军确实是中国文坛起着中坚的作用。”时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的张锲说。河南文学30年的丰收,离不开文学理论评论的有力推动。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之时,河南就有“农村题材”创作系列研讨会,并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文学豫军”的概念,上世纪80年代初影响广泛的“黄河笔会”更是为河南作家开阔视野做了先行的准备,河南文学的组织者于黑丁、南丁等老一代作家为河南文学创作抓住机遇、适时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铁凝提及,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是“鸟之双翼,车之两轮”,河南的文学理论评论家如鲁枢元、孙荪、刘思谦、陈继会、王鸿生、耿占春、何向阳、何弘、单占生等人的理论建树与文学跟踪,理论家与创作家的空前团结,为河南文学的繁荣提供了和谐创新的氛围。正是在这种团结下,再结合了作家创作中的故乡的地气,为河南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中原,是一个大文化概念,河南,地处中原之中,河南作家,身为黄河文明的优秀儿女,你们所持有的丰富的生活与独有的文化底蕴,是一笔写作的巨大财富。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河南,其现代化的变化日新月异与翻天覆地,是中国现代化前景的一个缩影。河南作家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更应在前人文化的坚实基础上,拿出对得起伟大时代的作品。

  雷达(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原主任)

  ——厚朴有根、涵养大气的中原作家群

  “中原作家群”,这个称谓,其内涵一是指河南作家写得文学作品,另一个内涵是指写河南大地的文学作品。二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交互联系。当代文学的版图上,河南文学是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而豫军有雄厚的文学创作实绩,尤其是把外省的豫籍作家纳入其中之后,这支队伍就洋洋大观,确实不是一般省去可以比拟的了。当然重要的不在于队伍有多庞大,以往的成绩有多么突出,而是需要探讨问题,甚至困境。

  总体看来,中原作家群有几大突出特点值得总结和借鉴。一是根性意识,原乡意识。河南文学是有根的,根系深深扎在广袤的乡土世界中,扎在肥沃的中原文化中,因此才有作家对动荡与守常中乡村生活的体悟与表达,才有作家对几千年传统文化哺育下的国民性格的正面负面的精准捕捉和剖析。二是形式上创新与探索的努力。

  李敬泽(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回到现实、回到原点、回到活生生的经验

  当我们在谈河南文学的坚守与突破的时候,我们还应该谈到的是现实。河南作家群的一个大的特点就是雄心特别巨大,在这样的特点下追求大的目标,面对这样一个庞然的东西,我们如何在较为细小的规模上、找到进入现实的路径,我觉得这可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其实我想文学不外乎是要面对人,在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在我们觉得需要突破的时候,其实我们常常粗要的仅仅是往后退一下,回到那个原点上去,回到活生生的经验,面对活生生的人性,我们先不要想这个观念、那个挂念,我们真的有一双眼睛去抓住那个活生生的经验和活生生的人性,然后再抓住的过程中去理解它、命名它,去给它形式,这样我觉得可能就是突破的动力。我们河南的作家是不是真正地研究一下这个时代的人是怎么来解决、处理和经受人性的各种基本命题的,我们是怎么善的,我们的恶是怎么展开,我们是怎么忠诚的,我们是怎么真实的,我们是怎么欺骗的,所有的这些在我们面前时一个巨大的、广阔的天地。

  吴秉杰(原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

  ——如何从个体崛起到群体崛起

  河南作家的一个大的特点就是始终把历史作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在写。河南作家值得人敬佩之处也在于此,技巧不是根本的东西,其中所包含的情感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河南的乡土文学不是单一的概念,但是乡土文学能具有这么深刻含义的,具有能打动像我这样的成立的人,或者具有历史精神,对当代能够产生指示意义的很少,在这方面河南文学是有很大成就。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中,很可能面临着的一个新的问题就是,这个文化的代表意义、象征意义和对中国历史的概括意义,是不是还能继续保持这么充分,这就意味着需要有新的作家要培养出来,需要新的作家群体的崛起,而非单纯的要求作家自身的突破。

  胡平(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

  ——中原风格 实力雄厚

  中原作家群是当今中国文坛上实力最雄厚的创作群体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文学豫军”一直是中国文坛上一直活跃的劲旅,令人瞩目。其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小说创作方面。作为其具有实力的证明,河南作家在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的评奖上,历届都有令人欣慰的收获。

  坚持关注现实的传统,注重对作品深度和厚度的追求,形成了鲜明的中原风格和中原特色。河南作家在近期的文学创作中,不但关注现实、立足本土的同时,博采众长,涵养大气,更新观念,把艺术创新与内容厚重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中原作家群在坚守“关注现实的优良传统”的同时,一定能涵养更为宽广的世界观、文化观和人性观,更主动地和世界对话。

  何向阳(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

  ——积极树立中原批评者形象

  针对于中原作家群的第三个组成(理论批评者)的评析,何向阳带来了对中原评论缺陷的思考。她认为在创作界队伍的团结和谐氛围当中,可能还存在尖锐性、批判性不足的特征。所以在如何解决对这些重大问题的解读,比如说乡土问题、现代行问题、作家的资源问题,等等,在这些问题的实质性解读当中,树立中原批评者的形象,我觉得这是我们应该着重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深层次解决的问题。

  何弘(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稳扎乡土 多元大成

  自中国新文学发端以来,中原作家群的创作一直以乡土文学为大端,并成为一种深厚的文学传统。随着中原作家群各作家经历的丰富、视野的开阔,他们对乡土资源的开掘也不断深入。与此同时,中原作家群的人员构成也更趋多元化,各个作家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也更加丰富,于是作品的题材范围也日益拓宽。中原作家群的创作室稳扎稳打不断进步的,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原作家群坚定地立足于中原大地,从而获得了丰沛的资源和坚实的基础。

  对于年轻一代的作家,直面生活本真的现实,而不固守老一代的经验轨迹的文学创作对中原文学的崛起是至关重要的。

  张燕玲(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

  ——寻找文学的立足点:重探文学的真实

  当代知识分子要避免被知识、概念、“思想”作茧自缚的精神状态,在吸收知识性东西的同时,不能忽略生活常识,这样的写作姿态会给公共知识分子灌注一种生气和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公共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日常与深刻的结合,便是现实与思想的相会,是写作者立足点与表现力的相生相应。

  什么是文学的真实?对于生活在一个虚构时代的我们,尤为重要。今天的文学是需要新的社会的想象力,而真正的文学必然有与历史和社会现实搏斗的过程,这样才能接近文学的真实本身。

  鲁枢元(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乡土文学在现代的重要意义

  在如今这个全球化时代,我认为地球人都不应忽略中华民族农业文明中的生存大智慧,而在这个领域,我们中原大地恰恰拥有非常雄厚的资源。

  王鸿生(同济大学教授,博导)

  ——重新出发:向社会、向生活、向历史重新学习

  当下的生活给文学创作和研究提出了许多弥足珍贵的资源和课题。我们怎样认识地域、民族、文化的历史;怎样认识现代化转型的社会现实以及个人的存在位向;我们如何叙述当代中国前后两个三十年之间的矛盾、张力、联系等问题。只有涉及到了中国人的生存经验,才能提炼出无与伦比的文学珍宝,但当代文学在这方面的探索仍存在瓶颈。全球化和地方性的关系,给中原文化的重新叙述和表现提供了新的可能。我们没有权利利用一种非常知识分子化的,贵族气的、居高临下的姿态从事写作,而应“重新出发”,就是呼吁我们向社会、向生活、向历史重新学习。

  墨白(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

  ——回归本土,根植大地

  一个好的作家必然是立足于本土经验和本土意识的,无论他接受了多少外来的观念和叙事手法,最终他还要回到他熟悉的那片土地,所有的观念和方法都是为了表现他所处的社会的精神实质,为了表达他对所处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发现。只有基于自身的文化传统的开放式写作才具有更为深远的价值。因为一个作家的情感和责任不可能与生他养他的土地分离开来,这样他的作品才能根植大地。

  侯钰鑫(河南省电影电视家协会副主席)

  ——守望非守旧

  过去,我们河南作家往往以身居中原为自豪,以掌握了丰富的中原语言和中原生活方式为创作优势。今天,方言或许成为了包袱,因为受众改变了,生活在新潮世界的年轻人听不懂方言了。要想赢得他们的青睐,就要用他们熟悉的、容易接受的语言叙事。传统的写作手段无法适应需求,就是死路一条,读者代表的就是市场。我们没有理由不改变自己。守望不是守旧,我们守望的是文学精神,文学阵地。就必须要从内容到形式,从利益到语言表达,进行一场全新的革命,要从自身的反思开始。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