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大众书局通宵店面临考验:或缩短营业时间

2012年10月09日 11:17 来源:上海青年报 参与互动(0)

沪上通宵书店经营举步维艰。本报资料图 记者 马骏 摄

  24小时书店模式正在面临巨大考验。几天前,开业不过1个月香港诚品书店宣布暂停通宵营业,缘由是半夜时分店员比顾客多的情形实在很令人难堪。本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面对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差异,上海目前唯一的通宵书店大众书局福州路店也有缩短营业时间的设想,比如开设“23小时书店”。

  记者 郦亮

  事件:

  香港通宵书店仅存在1个月

  香港诚品决定放弃通宵模式不可谓不果断。在开业试营业1个月中,当高层发现每晚零点一过,港铁末班车就会带走大批读者,然后整个夜晚书店的顾客不及台湾诚品的一半,有时店员甚至比读者还多时,他们就认准了24小时书店模式不适合香港。

  “在香港,半夜认真读书的还不算多,上班族第二天一早要上班,工作压力又大,谁会熬夜来看书?台湾则不同,文创人口比较多,很多人做设计及文字工作,可能要到中午才上班,所以,有很多人会去诚品看书。”香港诚品有关负责人将此归因于港台两地人文气息的不同。

  他们毫不讳言,在很多只白天经营的实体书店都活不下去的当下,承受着巨大成本压力,开一家不打烊的书店,确实有点理想主义。

  通宵书店的尝试在香港仅存在1个月即宣告失败,这让业内感到震惊。放弃24小时模式后,香港诚品将坚持营业至午夜,不过仍有人认为时间还是长了点。

  尴尬:

  夜间用30%的成本赚15%的钱

  24小时书店模式是否放之四海而皆准呢?在香港诚品放弃通宵营业之后,记者夜访了大众书局福州路店。这家今年3月重新开张的书店已经坚持了7个月昼夜营业,是上海硕果仅存的24小时书店。

  不过当23点本报记者走进这家书店时,除了几个横七竖八躺着的“蹭夜者”,真正为书而来的顾客大概也就四五位。而且他们一般只是长久地坐着,并不见有掏腰包之举。

  上海大众书局总经理助理董谌谞昨天对本报记者坦言,在最初的新鲜度过去之后,大众通宵店夜间的客流正在下降,这意味着夜间收入的减少。而人力和水电的成本却是一分也少不了。

  根据董谌谞提供的数据,目前大众通宵店每天营业额在1万到2万元之间,其中每晚22点到次日10点“夜间段”的营业额只占总额的15%到20%,但是“夜间段”的营业成本却要占到全天成本的三分之一。“夜间成本和收入确实存在一定差异。”

  董谌谞告诉记者,他曾两次去台湾诚品书店考察,夜间时分那里人头攒动,而且居多的是拥有强大消费力的帅哥和辣妹。这一点让董谌谞分外眼红,“上海青年人也过夜生活,但他们半夜可能都在不远的来福士吧。”

  应对:

  变身23小时书店是否可行?

  其实24小时模式已不是第一次在上海遭冷遇。2005年浦东正大广场的思考乐书局24小时店在营业1年半之后宣布停业。

  谈到这件事,书店业资深人士朱兵昨天对本报记者说,有人把24小时模式在台湾的成功,功归于这些书店的庞大,内容的丰富。但思考乐雄霸正大广场一个楼面,面积比现在的大众书局还要大,却仍旧不容乐观。这就不能不让人怀疑24小时模式与这座城市的契合度。“我们并不看好通宵书店的前景。”

  不过相比外界,董谌谞却显得心态不错,他认为书店半夜客流小,消费量不大,还是他们自身存在一些问题。“半夜逛书店的人不同于白天的读者,他们必是对书很挑剔的高端人群。服务让他们满意并不容易。所以我们正在对员工进行培训,调整结构,力求把书店文艺气息渲染到最大。”

  虽然强调最近不会放弃通宵模式,但董谌谞同时表示,他们不排除将来会对营业时间进行调整。“比如开23小时书店,留出1个小时来调整书架,进行开门迎客的仪式,这可能更符合一些读者的习惯。”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