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走过雪山草地》:信仰具有无比强大的力量

2012年10月18日 19:47 来源:文艺报 参与互动(0)

  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长征,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如今,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和山东阿伊泉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王朝柱编剧的电影《走过雪山草地》以红军长征中翻雪山、过草地的艰难历程,生动再现了那段历史往事,讴歌了红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凝练成的长征精神。“我要写一个让中国老百姓看的故事。我们不要忘记胜利的艰难,这部电影就是一部让中国人鼓劲儿的电影。”王朝柱说。10月9日,由中国影协、三横一竖影视传媒主办的电影《走过雪山草地》观摩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夏潮,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中国影协分党组书记康健民以及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以长征为表现对象的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作品为数不少,王朝柱创作的《长征》更是在同类题材创作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走过雪山草地》如何寻求突破,无疑是创作者面临的一大难点。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学者逄先知认为,《走过雪山草地》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将视角对准底层的、基层的战士,以小集体折射整个长征精神,呼唤理想和信仰的崇高,张扬集体主义精神,给人一种希望和力量。文艺评论家李硕儒认为,电影虽然仅仅截取了长征途中一个文工团翻雪山、过草地的片段,但向外辐照的却是宏大的精神、崇高的信仰。艺术上常说从一滴水见大海,就那么几个人,就那么几段故事,却反映了信仰的力量。影片中展现的母子之爱、父女之爱、夫妻之爱、同志之爱,虽然都是过去写过多次的老故事,但这里矛盾的支点不是过去那种粗犷的、口号式的,而是一种真正触及人性最敏感的叙事。

  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中,红军剧团的战士以革命的大无畏精神与艰难险阻、恶劣环境抗争;以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面对伤痛甚至牺牲;在危险时刻、紧要关头,自觉地、勇敢地而又义无反顾地选择自己流血牺牲,而把生的权利留给别人。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该片是一部有独特视角、独到发现、独特艺术风格的影片,它对长征精神有了新的审美发现,并采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加以表现。影片中的文艺小分队靠着理想、靠着信仰完成了走过雪山草地,看来是一次行动中的征途,实际上是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飞跃,体现出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烘托出民族的性格、民族的气质。这个主题对今天的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他看来,“美在意向,艺术思维归根结底是一种意向思维,《走过雪山草地》营造的艺术印象就是中华民族坚守的理想信仰,它是在更高层次的审美意向的创造。”文艺评论家李准对该片最突出的印象是其对长征精神的新的发现,是对中国人的美好理想,特别是革命理想的一次新的发现,集中在一句话,就是从维护人的尊严的角度写了革命信仰无比强大的力量。影片的整体风格、环境营造虽然是封闭的,但是场景设置、人物关系展现得大气、纯粹,没有人为地制造错综复杂的矛盾和花哨的画面,更不追求戏剧化的叙事,用纯粹显示美好信仰的崇高,实现了主题表达与形式表现上的统一。

  电影评论家高尔纯认为,该片以人为本,既尊重个体的价值,又张扬理想、信仰。它展现的是普通人参加长征过程中灵魂和精神上的翻越、跋涉,同时,不回避革命队伍当中理想、信仰与现实之间始终存在的斗争,更没有把每个战士都塑造成英雄好汉,而是写出他们的憧憬、幻想、挣扎、煎熬以及牺牲。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认为,该片的成功之处在于写出了革命的双重性及其对话性。20世纪是一个革命的世纪,该片重新阐释了革命的必要性,将革命的浪漫性和现实的残酷性始终交融在一起,呈现出一种对话的状态,这使得该片迥异于以往的长征题材。在他看来,过去的长征书写主要突出了乐观主义一面,该片却把残酷性的一面真实、艺术地揭示出来,给人以情感的震撼和启迪。徐 健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