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房山现存128盘古碾获基尼斯 最早为道光18年

2012年11月15日 10:15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随着旅游淡季的到来,大山深处的民俗旅游村水峪村又恢复了宁静。作为房山区的古村落代表,水峪村目前正在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顾名思义,水峪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成村于明朝初期,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来到水峪,有“四古”必须要看,那就是古宅、古碾、古中幡和古商道。

  128盘古碾获基尼斯

  水峪村位于房山区南窖乡,距离市区约80公里。乘公交车前往水峪很方便,也不会打扰古村落的宁静。房山23路汽车就停靠在水峪村口,下车便可以看到一盘古老的石碾。石碾原是民间不可缺少的生产生活工具,如今已难觅踪迹,在城里只能到民俗博物馆寻找了。

  水峪村现有128盘古石碾,走进水峪村的街巷,几乎每户人家门口都能看到石碾。据水峪村党支部宣传委员李如拉介绍,这些石碾大小不同、用途各异、全部由当地所产青石制作。2008年,水峪村石碾还获得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中国收藏之最的证书。

  水峪村的石碾不仅数量多,而且绝大多数还在使用。“我们村里推玉米面、磨豆子还用它们呢!”李如拉说,很多石碾上都有当年工匠刻下的制作时间,其中最早的是道光18年的石碾。有些石碾可能更古老,只是上面没有刻下制造时间便无从考证了。

  古宅分布形如八卦图

  长满青苔的墙壁,嵌着岩画的门楼,鱼鳞样的石片瓦……在北京,不到水峪也许很难看到这样原汁原味的明清古宅了。李如拉说,水峪最大的看点就是未经修饰的原生态古宅,现在仍然保存完整的有120多套600多间,引得大量摄影爱好者、画家来这里采风。

  水峪的古宅还有一道奇观。站在村南山上俯瞰整个村落,所有建筑错落有致,略呈椭圆形,一条S形的古商道贯穿村庄南北,把村里的古宅分成了两条“阴阳鱼”。李如拉说,当她了解到村里的房屋是按“八卦”形状排列时也颇为震惊。左右前后的山峰山谷分别构成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护卫着这座小村。“只能说祖先们太有智慧了”。

  沿着古商道徜徉在村中,可以看到沿街而建的街屋、瓮桥、娘娘庙等历史遗迹。很多古宅已经破败不堪,但李如拉说村里不敢乱修,要等专家制定统一的修缮方案。令人称奇的是,别看好多古宅好像随时要坍塌的样子,但在今年7月21日,16个小时的暴雨之后它们依旧安然无恙。

  京城唯一女子中幡队

  中幡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起源于唐、宋年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水峪村中幡会始建于明代晚期,至今也已有三百余年历史。与众不同的是,水峪村现在是女子耍中幡。

  据李如拉介绍,水峪女子中幡将传统武术和杂技的一些动作巧妙地结合,使表演的整套动作和谐完美地统一起来。30余斤重、6米多高的幡杆在身体各部位游走,“站肩乌龙绞柱”、“左右大盘肘”、“喜鹊登枝”等高难动作流畅利索,毫无拖沓和繁琐,让人赏心悦目。

  李如拉说,其实水峪以前也是男子耍中幡,只是后来很多青壮年男子都外出打工了,为了不让这门传统艺术失传,很多留守妇女就肩负起了传承的任务。

  如今的水峪女子中幡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已经组成了一支二三十人的队伍。不但被列入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还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各类大型演出。现在村里游客集中的时候,女子中幡队也会露上几手。

  晨报记者 王歧丰 文并摄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