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林达川笔下的杭州:结合印象派色彩和东方书写意味

2012年11月15日 14:52 来源:杭州日报 参与互动(0)
林达川笔下的杭州:结合印象派色彩和东方书写意味
《解放路》(1979年)
《南山路39号》(1953年)

  南山路39号。

  这个位于净寺、雷峰塔附近的门牌号码,如今已经没什么意义,但六十年前,它是什么模样?

  在林达川笔下,1953年的南山路39号,是一栋优雅的独立小洋房。青灰色的墙,红色的大窗框,屋檐的线条优美。石头墙围起了一个独立的院子,大铁门半开着,院外是一片妩媚的绿,光影浮动。

  这样的景致,在林达川的笔下,还有众多。

  比如《卖鱼桥》。如果你是80年代之前出生的杭州人,大概会对画中的景象无比熟悉,拱桥、桥岸的老式民居(完全不同于南山路的格调)、通向河的石头台阶,河中堆积着的船,还有黑黝黝的河水——林达川曾不无得意地说,这幅画,我画出了河水的“臭”。

  还有开元路、清河坊,跑着圆圆如面包式样公共汽车的断桥。

  昨天,“大璞不雕——纪念林达川诞辰100周年艺术展”在浙江美术馆的开幕式上,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杨参军回忆起他在国美读书时的经历:那时候知道系里有位林达川先生,但没有见过。一次,在系里看到林先生的一组小画,画风景,当时觉得,画得实在不怎么样,因为那时候的油画系学生,追求的都是写实风格,并且画作要大。多年后,回过头来,却发现,林先生这些笔触色彩生动的小画,是那么地打动人。

  而美院院长许江,则称其为“终身为风景传神、为山川立像的孤行者。”

  林达川(1912-1985),原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杭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杭州市政协委员。毕业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在日本学习、生活20余年,在日期间曾获得全日本第五回美术展览会“特选奖”。1953年回国后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1962年作品《沈家门鱼港》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08年《大璞不雕——林达川油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获得极大的成功。

  在早期西画家中,林达川是将印象派的色彩和东方书写意味结合得最完美的画家之一,他的油画发挥了油画材质的特点,又融合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笔意形态,呈现一种粗朴、放纵的意趣,从而铸就了中国早期印象派风格的经典意义。他有大量表现杭州、上海、东南渔港和街巷、人物的油画,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

  2012年值林达川先生诞辰100周年,而这场展览,让人们有机会欣赏到这位默默潜行在中国大地上近半个世纪的艺术家眼中的景致。展览将持续至11月23日。

  记者 郭琳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