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收获》为电子杂志筹办调研 希望能够加快进程

2012年11月29日 14:58 来源:文学报 参与互动(0)

  “老”杂志与“新”阅读市场

  对于《收获》的这55年历程,作家孙颙一直有一个感受:巴金坚持新时期的《收获》杂志不登广告,外表看来并不符合如今的市场经济规律,但早就创办过文化出版社的巴金其实深深知道经济对文化可能产生的有利和有弊的影响。“这是他的标准,希望《收获》是读者来养活的———读者要看,刊物就有生命力,不希望商人来参与。他可以说为中国文学界文化界保留了一片思想文化的净土。”他认为。

  而在阅读方式都已经开始发生转变的当下,如何保持杂志活力、争取年轻读者,则是《收获》所一直在思考的。对此,《收获》执行主编程永新早有思考。在刊载青年作家七堇年的作品时,有许多读者来电问编辑部索要电子杂志版本,这唤起了程永新对于电子阅读市场的新想法。“今年《纽约客》的财务报表中,电子阅读的收入已经远远大于纸质媒体。我国人口众多,阅读方式的转变可能需要更久时间,但这是一个趋势性的存在。”他说,“《收获》与许多文学杂志不一样,是一个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集体,这决定了我们必须目光放远。汇集中国当代文学最顶尖的作家和作品,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这个是不应该变的,但在新媒体时代,《收获》 也需要在电子阅读和经营方面跟上时代的变化发展。”

  据程永新透露,《收获》已经在为电子杂志的筹办进行调研,并希望能够加快进程。“目前基本上老牌期刊都还没有启动这一块的筹划,我们想得比较早,但因条件而有所局限,也可能采取跟人合作的方式,将这一块电子阅读市场先建立起来,比如网站、APP等形式,都应该陆续跟上。”

  建立电子阅读版本是否会影响纸质出版的销量?对于这个问题,程永新坦然应对:“事实是,就算你不提供电子阅读,纸质销量也不会上去。而如果弃置这一块,就等于主动放弃了很大一部分年轻读者。”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