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15张中国最老照片展出 姜昆:为促成展览磨破嘴皮

2013年03月01日 09:53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广州街头民众

  日记

  (1844年11月4日)

  “流动摊贩,负责小食品供应,人们从四面八方交错而过,各类叫卖声,用震耳欲聋的器具夹杂着叫卖声,扁担挑在他们肩上,装着大筐的蔬菜、鱼、肉、活牲畜,就像天平一样保持着两边的平衡。”

 Pon Tin Quoi一家照

  日记 (1844年11月21日)

  “我刚在潘仕成家里度过了一天。我带来了达盖尔法照相机,整个房间的人都跑过来,他们都抢着来拍照……每个人都在我面前摆姿势,每个人都被我的达盖尔法照相机摄到了,我听到了街上响起的锣声报时,这个艰巨的工作已持续了3个小时……”

中国澳门的妈阁庙正门

  日记

  (1844年9月18日)

  “路过的中国人自愿配合我,摆出最佳的姿势。但是拍摄前需要给他们看机器内部毛玻璃上反射出来的影像。然后他们的惊叹声与欢笑声不绝于耳。”本版老照片均为记者彭年 翻拍

  姜昆:“请回”照片,

  这张“国嘴”都磨破了

   记者蒋太旭 实习生孙迪 通讯员郭成

  经过在机场5个半小时的等待, 昨日下午4时多,曲艺表演艺术家姜昆风尘仆仆地从北京乘机赶到武汉美术馆。

  开幕式现场,姜昆简短幽默的发言引来满堂笑声:“早上起来是武汉的天气不好飞不过去,到我上飞机的时候,北京的天气不好飞不过来。但这些‘意外’都没有动摇我的决心,要到这儿来参加这个会议。为什么呢?因为这很可能是咱们第一次看到这些照片,也可能是我们最后一次看到。它们实在太珍贵了!”

  姜昆身兼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秘书长一职,是此次展览的发起人之一。一年多前,得知在法国摄影博物馆珍藏有这样一批珍贵的中国最早老照片,他欣喜万分。

  “把这些照片‘请回’中国,非常不容易。人都说我是‘国嘴’,我把这张‘国嘴’都磨破了,才把它们‘请回’来。”去年底,照片回国巡展前,曾在法国搞过一次预展。姜昆激动地说,“我到法国的时候,法国所有的地铁里都贴着预展的广告海报。法国人的目光都在注视着一个红色的中国。”此次能在武汉成功举办展览,也让他深深感受到法国埃松省对武汉、对湖北的深厚情感。

  开幕式结束后,姜昆步入展厅兴致盎然地为观众讲解。他说:要通过这个展览,让中国的广大观众有机会看看那个时候的历史,看看老祖宗的模样和当时中国人的生活面貌。

  广州官员

  日记

  (1844年11月21日)

  “他通知我们5名广州高级官员的到来……为欣赏这项吸引整个城市的神奇发明……每个人都想拍照,我只好同意再去准备新的感光版——我许愿给每一个人拍照,终于决定合影,我拍摄了两张,留下来了一张,没有让他们知道……当天我拍了10至12张感光版,所以我非常疲惫。”

  (记者蒋太旭 通讯员郭成)15张藏于法国摄影博物馆的170岁中国最早老照片首次与武汉观众见面了!昨日,《前尘影事——于勒·埃迪尔:最早的中国影像》经北京、丽水巡展后,在武汉美术馆揭开神秘面纱。

  1839年,法国人尼埃普斯和达盖尔发明摄影术。5年后,1844年,于勒·埃迪尔作为法国的海关官员带着最时尚的照相机来到中国,在广州和澳门留下了中国最早的影像资料。

  在武汉展出的这批展品,包括埃迪尔在中国拍摄的15幅银版原作及其拍摄日记,以及达盖尔银版法木制摄影、显影器材等。因照片原作在银版上直接曝光,每次拍摄仅一张照片,此前,这些摄影资料被法国摄影博物馆一直强制封存。

  昨日专程来汉参加开幕式的法国埃松省议会主席杰罗姆·戈德杰先生告诉记者,在法国摄影博物馆收藏的百万幅老照片中,“这批中国最早的照片起码排在最杰出的前100张之列。”

  昨日,记者在展厅看到,照片全部精心摆放于4个如衣橱般的特制“旅行箱”中,每个摆放着3到4张用玻璃嵌起来的原版照片,每张照片约有明信片大小。拉开照片下方的小抽屉,里面印有埃迪尔日记中与此照片相关的文字。

  据中方策展人吴钢先生介绍,这些照片非常“娇气”,每外展一次,就会“折寿”5年。即便是很轻微的触摸,也会损坏画质,为了避免与空气接触,照片都用玻璃框密封起来。

  除了这15张照片,本次展览还展出了由法国摄影博物馆及阿尔贝·肯恩博物馆提供的数十幅其他老照片,以及需用观影镜观看的最早立体老照片。由北京祥升行提供的27件一百多年前的老相机实物,也在另一个展厅同时展出。

  本次展览经由法国埃松省议会、法国摄影博物馆、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武汉市人民政府、武汉美术馆等多方努力才促成。去年12月,我市与埃松省签订友好省市合作协议,此次展览也是两地间的一次重要文化交流。据悉,展览至3月24日结束后,这批珍贵文物将被运回法国摄影博物馆继续封存。

  法国驻武汉领事馆总领事蓝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彭丽敏及副市长秦军等出席了开幕式。

   法国海关官员

  成中国影像第一记录者

  记者蒋太旭 通讯员郭成 实习生孙迪

  一个展开的“旅行箱”上,有一张被复制放大的人物肖像。照片中的洋人满脸络腮胡子,身着中国清代官员的朝服,头戴官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副主任魏军告诉记者:他,就是于勒·埃迪尔,这批老照片的作者,这张照片的原件很可能是当时他在中国的自拍像。

  于勒·埃迪尔1802年生于巴黎,是法国海关官员。1843年至1846年间,他担任中国、印度、大洋洲贸易委员会会长,带着笨重的照相器材飘洋过海,经过一年多航行,抵达中国。在广州、澳门等地拍摄了150多幅照片,其中大多数送给了当地中国人,只将少部分带回法国。

  法国摄影博物馆副馆长雷米·卡尔加答透露,埃迪尔环游世界拍摄了近千张达盖尔照片,他最早在非洲拍摄的照片已不复存在,亚洲与埃及共有130张,其中80余张为私人收藏,法国摄影博物馆收藏了37张照片。此次巡展的15张老照片,是1977年该馆用1500法郎从埃迪尔的一位重孙手中购得。

  中方策展人、摄影专家吴钢告诉记者,于勒·埃迪尔不是拍摄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的人,却是拍摄第一张中国照片的人,“在中国摄影史上更具有代表性意义”。

  十几分钟才能拍出一张照片

  记者蒋太旭 通讯员郭成

  “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照相是一件愉快的事,可为什么在这些老照片中,人物的表情不苟言笑,甚至有些古板,好像很受煎熬的样子?”昨日,现场不少观众提出这样的疑问。

  吴钢介绍,当时的照相机没有快门,摄影曝光时间很长,要十几分钟才能拍出一张照片。这段时间内,被拍者需要一动不动,否则就无法得到清晰的影像。由于拍摄耗时较长,有时还需要特制的器材从后面支撑住被拍者,以保持姿势长时间不动,“有时甚至还需要把人绑住”。

  在当时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埃迪尔不仅拍摄了一批中国官员的肖像照,还成功抓拍了一些日常生活场景,鲜活地记录了当时中国沿海南方城市的市井风情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