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方方新作直面普通人艰辛生活 灵感来自新闻报道

2013年03月15日 11:06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方方

  (记者欧阳春艳)在创作了《水在时间之下》、《武昌城》等历史题材小说之后,我省著名作家方方将眼光再度投向现实社会。日前,她的全新中篇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登上《十月》杂志2013年第二期,并被封面重磅推荐。

  小说的主人公涂自强出身贫寒农家,大学四年里从来没有停止勤工俭学,也因为怕花钱,连续几年没有回过家。但是四年后他不得不面对毕业就失业的现实,没有人脉、没有财富的他在城市里找工作四处碰壁,在合租的陋室中艰难度日。到了小说的最后,方方安排了一个相当残酷的结局——乐观生活的涂自强得了肺癌,从此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对于方方这部新中篇小说,有不少读者表示,从标题中就能看到她所思考的问题。“涂自强”也就是“徒自强”,“个人悲伤”实际就是“时代悲伤”、“社会悲伤”。对于这样的评论,方方并未否认。

  十月出版社副总编韩敬群在看过《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后感叹:一个时代,应该给涂自强这样的青年以希望,如果让他们左突右冲还是找不到生路,那它的前景是令人担忧的。

  我把自己的悲伤

  写进了小说 

  “这部小说的题目里有悲伤二字,其实我在写作它的时候也是非常悲伤,颇为痛苦。”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方方详细透露了《涂自强的个人悲伤》的创作过程。

  小说缘起:一则新闻报道触动

  好些年前,方方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一个农村孩子一路打工步行到武汉来上大学,他交学费时,拿出的钱都是零钞,这些都是他一路打工挣来的。这件事让方方很是感慨。那时,她想以此事为素材写一个短篇。但在写了开头之后,方方觉得自己并没有想好,就放下了。

  之后,生活中,方方也经常遇到这样一些年轻人,比方帮她修电脑的小伙子,帮她修马桶的年轻人。方方描绘道:他们都很礼貌,谈吐间,会觉得他们受过高等教育。对自己的现状,他们也很平静,觉得这就是他们的人生。虽然不公平,但也只好罢了。“我常常想,那个打工上大学的孩子,会不会就是他们中的一个呢?于是便有了继续往下写的念头。这也就是《涂自强的个人悲伤》的缘起”。

  “虐心”结局:原结局更残酷

  在这篇小说的最后,方方给主人公涂自强安排了一个患上癌症去世的结局,很多读者认为实在是太“虐心”。但方方纠正道:“其实我先前给的结局更惨,大家现在看到的已经是我修改过的了。如果仔细看看,最终和大家见面的小说里,我并没有安排涂自强直接死亡,而是让他远行了。”

  方方透露,给涂自强一个悲剧性的结局,是因为受到一件真事的影响。有次她在政协开会,看了一份材料,说一对夫妇生了病,为了不拖累儿女,两人用布带捆在一起跳江了。

  这个真实事件让方方难过了很久,她想把悲伤在小说中呈现出来。最初,她写涂自强把生病的事告诉了母亲,母亲认为你死了我一个人活着也没有意思,于是,母子两人同时服了安眠药。死前涂自强留下一行字:这只是我的个人悲伤。

  “但我自己写不下去了,成天为此纠结。跟同事聊此事,骂自己残酷。最终我采纳了一位同事的意见,让涂自强的母亲进到寺庙。”回忆起短短半年的创作,方方用了“痛苦”二字形容。

  关于现实:让社会好起来

  从《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发散开去,方方说,一个良好社会,是让任何普通人甚至略有弱智的人只要努力工作,就能靠自己过上幸福生活的,而不是只有极端刻苦的人、或极有天赋的人以及不择手段的人才能如此;最坏的社会则是,再怎么靠个人奋斗也没有出路,反之只要有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帮助或是不择手段,无须奋斗,便可得到他想要的一切。

  方方评价:“我们也都能看到,那些普通大学毕业的学生、普通人家出生的孩子,尤其农村出来打拼的年轻人,他们的付出是多么沉重,他们要改变命运有多么难”,“读书无用正以另一种方式在出现,如果不修正,后果很可怕。”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