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波黑作家亚历山大·黑蒙:小语种作家很难被认识

2013年03月18日 14:04 来源:深圳商报 参与互动(0)

《最佳欧洲小说》书系主编、波黑作家亚历山大·黑蒙。 (资料图片)

编选这样一套欧洲小说年鉴,需要跨越40个国家和数十种语言,对编选者无疑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日前,几经辗转,在出版社和图书版权代理的帮助下,记者通过邮件采访了《最佳欧洲小说》丛书主编亚历山大·黑蒙。

波黑作家黑蒙1964年出生在萨拉热窝,作品常见于《纽约客》、《巴黎评论》等各大文学杂志,是欧美文坛极富影响力的作家和文学评论人。记者本想借此采访机会一窥欧洲文学全貌和作家的生存状态,可惜由于工作繁忙,黑蒙只选择了几个问题回答。虽然简短,但依然能看到,黑蒙为传播欧洲当代文学所作出的努力。

“欧洲文学年鉴”每年一辑

《文化广场》:《最佳欧洲小说》系列的出版计划怎样?是否会每年一辑?作为长期项目,它的意义是什么?

亚历山大·黑蒙:《最佳欧洲小说》系列应该会每年做下去。我作为主编,已经编辑了四期年鉴:《最佳欧洲小说(2011)》、《最佳欧洲小说(2012)》、《最佳欧洲小说(2013)》和《最佳欧洲小说(2014)》。这套年鉴在美国出版后,文化影响力是巨大的。它的出版意味着欧洲新锐文学在美国的一种稳定的传播,让所有对它感兴趣的人——不仅仅是普通读者,还包括出版商和文学版权代理——能够发现整个欧洲涌现出来的新作家和新作品。

小语种作家很难被认识

《文化广场》:入选的作品来自于40个国家,其中许多是读者陌生的小语种文学,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选择?

亚历山大·黑蒙:的确,用其他语种写作的作家很难被英语世界的读者所了解。这是非常可惜的,我坚信、也确实知道,其他语种拥有许多有意思的作家作品。这个世界的阅读市场里可不是只有英语。如果伟大的作品没有被翻成英文,这首先是英文读者的损失。

《文化广场》:一个国家只选一个作家的一部作品,是怎样筛选出来的?

亚历山大·黑蒙:欧洲各国的文化都是多层面且复杂。没有一部作品可以代表任何一种文化。不如说是这些作品的集体呈现——他们创造出的始终处于变化之中的文学立场——使得代表某种既定的民族文化成为可能。我希望读者能参与到与某部作品的对话中来,并且明白这部作品产生的语境。

欧洲文学边界日益模糊

《文化广场》:由于之前中国对欧洲文学(尤其是东欧、中欧)的译介较少,中国读者对欧洲文学的了解还普遍停留在2000年之前,您能否介绍下目前欧洲当代文学的整体状况?与上世纪那些文学经典相比有什么不同?

亚历山大·黑蒙:这些年来欧洲经历着政治和文化的转型。苏联解体、欧盟诞生之后,欧洲的文学呈现出了很有意思的状态。今日的欧洲有个显著特点:由于人们不断迁居、流动,交流更加广泛,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边界正变得模糊。这一状况也挑战了“民族认同”的观念。越来越多的作家掌握数种语言,用第二语言甚至第三语言写作,他们两脚横跨多种文学传统,自身也成为多种文化影响的通道。这一切在全欧洲催生了一种生机勃勃、勇于探问的文学生活。我认为当今写作的质量和以往一样高。

中国作家里喜欢鲁迅和苏童

《文化广场》:你喜欢哪些中国作家和作品?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否影响了欧洲文学界对中国文学的评价和关注?

亚历山大·黑蒙:诺贝尔奖的颁发当然增进了世界对中国文学的兴趣。我喜欢的作家是鲁迅和苏童。诗人多多获得了纽斯塔特奖,我是评委会成员之一。另外,还有许多中国作家用英语写作,其中,李翊云和黄文广不仅是优秀的作家,也是我的好朋友。记者 谢晨星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