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辽宁古塔大多不可攀登 前卫歪塔倾斜度超比萨斜塔

2013年04月16日 08:51 来源:沈阳晚报 参与互动(0)

    上图:辽宁辽塔外形高度相似,从左至右依次为沈阳塔湾塔、海城析木金塔、北镇崇兴寺东塔、锦州广济寺塔、辽阳白塔、宁城辽中京大塔

朝阳北塔,辽宁境内最古老的辽塔

绥中县前卫镇的前卫歪塔

    开春在即,出去走走,可以访一下辽塔——塔高耸在那里,远远可以看见,到塔下怀怀古,还可以丰富一下微博。

    辽塔,顾名思义,指主要在辽朝(包括金朝)时期修建的塔。

    中国历史悠久,存世的古建筑很多。但是有史考证的古建筑大多是木构架承载,容易遭受火灾、虫蛀、风化和人为破坏,因而存世的古建筑绝大多数历经落架翻修等后世处理。而同为古建筑的古塔,除少数木塔外,其承载体均为不易破坏的砖石结构,有的还采用实体结构,人为引发各种灾毁的可能大大降低,因而存世数量很大,即所谓“寺毁塔存”,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跨越多个朝代珍贵建筑实物。

    “塔”这种建筑形式,源于古代印度,称作窣堵坡,是佛教高僧的埋骨建筑。窣堵坡作为“舶来品”随着佛教一起传

    入中国,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自它“登陆”以来,便以非常快的速度融入了中国的建筑体系。发展出了塔这种极具东方特色的传统建筑形式。在东方文化中,塔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建筑学层面,塔承载了东方的历史、宗教、美学、哲学等诸多文化元素。

    2009年出版的《中国文物地图集·辽宁分册》显示,辽宁现存的各类古塔建筑有69座,居东北三省之首。能跻身全国塔林之列的名塔有沈阳舍利塔、瓦房店复州永丰塔、千山玲珑塔、八仙塔和祖师塔、海城金塔、锦州广济寺塔、北镇崇兴寺双塔、义县广胜寺塔、义县圆筒塔、辽阳白塔、开原崇寿寺塔、朝阳凤凰山云接寺塔、朝阳北塔、喀左大城子塔、兴城九龙烟塔等。

    辽塔,遍布辽宁

    说到辽宁地区的塔,文化成就最高的就是辽塔(因为在时间上很难区分,辽塔一般也包括金朝时期建的塔)。在辽宁历史上,古塔建筑最为辉煌的时期是辽、金两朝,在现存的古塔中尽六成是这个时候的作品,就像举世公认的锦州广济寺塔、北镇崇兴寺双塔、辽阳白塔,都诞生于辽金时期。

    辽朝是公元10世纪由契丹民族建立的。在辽朝皇帝崇佛政策的推动下,上至达官显贵、下到普通百姓,无不对佛事非常重视。出于这个需要,辽朝境内佛塔、佛寺的营建十分盛行,特别是自辽圣宗开始的几代帝后,对于佛塔的建造更是不惜血本,直到道宗一朝,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由于连年修塔不堪重负,大辽政权实力大为削弱,甚至还有学者得出“辽以塔废”的结论。在契丹人和汉人影响下,金朝统治者“奉佛尤谨”,现在辽宁省所在区域当时是决定辽、金两朝兴衰的“腹地”,佛塔建筑之多,自然要居全国之首了。

    目前,全国现存体量较大的辽塔约80座,主要分布在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山西等省市。经粗略统计,辽宁有辽塔约40座,占全国辽塔总数的一半左右,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5处,即朝阳北塔、云接寺塔、北镇双塔、辽阳白塔、锦州广济寺塔。从地域分布上看,东起抚顺高尔山塔,西至绥中庙峰寺大塔,南起复州永丰塔,北抵开原崇寿寺塔,遍及全省。

    辽代建塔,京、府、州以上城市,一城至少一塔。

    辽塔分布规律大致分两种情况,一是多数与辽代州县古城相伴,或置于城内,或屹立于城外山丘,作为古城整体建筑的组成部分,而成为古城显著标志。如抚顺高尔山塔,山下有辽贵德州城址;复州永丰塔,附近有辽复州城址;辽阳白塔是东京城的京塔;朝阳北塔是兴中府的府塔。二是作为景观塔或风水塔,建在岗地上,如朝阳凤凰山摩云塔和绥中妙峰寺大塔等。

    辽塔特点:实心的多,拒绝攀登

      今天的辽宁省,主要区域在辽代由中京、东京道所辖。辽中京、东京都属于契丹民族的传统聚居地区,辽宁的辽塔也几乎绝无例外地具备契丹民族的传统特色,即典型的辽式密檐塔。

    塔这种建筑,刚刚传入中国,就和中国传统建筑法式融为一体,形成了浑然天成的阁楼式塔,苏、浙、沪、粤为阁楼式塔主要地区。这种塔的每层间距比较大,一眼望去就如同一座高层的楼阁。塔的各层轮廓线比较清晰,腰檐层层支出,其建筑材料多以木材为主,木材的可塑性很大,做梁枋、斗拱、腰檐、门窗、栏杆均可,木质建筑玲珑精美,轻巧秀气。形体比较高大的木塔,在塔内一般设有砖石或木制的楼梯,可以供人们登顶远眺。

    密檐式塔则是由楼阁式的木塔向砖石结构发展时而演变出现的,塔身的内部一般不设楼梯,不能登顶远眺。

    辽代密檐式塔在结构和建造上形成了大体统一的标准样式,大都为八角实心塔。“北地多风,故塔不能空,无可登者”,这是古人对辽式密檐塔的描述。

    事实上,辽塔确实大多实心不可登,可辽塔修成实心,可不单单因为北方的风大。网友“@辽塔”分析认为,“我国的东南沿海,夏季的台风要比北方冬季的西北风强劲得多,福建、浙江两省可登的楼阁式塔亦随处可见。辽塔修成实心,原因在于辽塔本身主要体现在外在的装饰上,并不强调登临的功能,宗教内在的感召力,是造塔者要表达的惟一主题。”

    辽宁辽塔与中国其他古塔以及华北辽塔的主要区别,就是塔身上遍布佛像。同时这些佛像多属高浮雕作品,有的已接近圆雕。

    辽宁辽塔的这类一佛二胁侍的雕像,形体高大、栩栩如生,他们附着于塔身,与建筑物浑然一体。尤其是辽宁辽塔这种将塔身券门作为佛龛,用以安放主佛像的做法,更是充分将雕像与建筑元素巧妙地融为一体。所以应该说辽宁辽塔的造型艺术在古代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其他的任何朝代、任何地域的中国建筑,都没有在建筑物的主体部分,采用如此之多、体积如此之大的建筑雕塑符号。特别是人物的形象竟如此高大,如此写真,直接与建筑结合。

    辽宁的辽塔,以八券门、八方佛、十六协侍飞天的这种典型构图为主。其中辽东京地区的佛塔几乎全为这种构图。

    而辽中京地区,由于河运发达,人口密集,再加上辽统治者十分注意对大凌河流域的经营,佛塔数量远较辽东京为多,除了上述的这种典型构图之外,还有若干其他的、乃至花塔构型,比如辽中京的兴中府(今朝阳)所辖地域,现存佛塔均为方形塔,采用四方佛构图。朝阳北塔就是这种构型的典型代表。

    辽宁辽塔均为砖塔,但却多数模仿木结构,以青砖仿木构主要表现在斗拱上。这些斗栱都是由预先烧制的砖质构件拼砌而成,构件之间的接合并未采用任何黏合剂,而是采用类似木构中的卯榫设计,严丝合缝地嵌接在一起。从当代的工程角度看,各部件之间一定有其精密的公差配合,才能保证各斗栱构件完整的结合成一个铺作模块,彼此配合紧密、结构严谨,而且还保证了其仿木结构形式极其逼真。

    最早、最高、最斜的辽塔

     辽宁地区的塔,要属朝阳北塔建造年代最早。朝阳北塔位于朝阳市双塔街北端,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是北魏文成明皇后冯氏在三燕龙城宫殿旧址上,为其祖父北燕王冯弘祈寿冥福和弘扬佛法而修建的“思燕佛图”,“思燕佛图”为木构楼阁式塔,后毁于火灾。

    隋文帝仁寿年间,诏命在其台基上重建成密檐式砖塔,称为宝安寺塔。唐天宝年间曾修饰一新。辽初和辽重熙十三年两度维修,更名为延昌寺塔。形成了现今以三燕宫殿夯土台基为地基、“思燕佛图”的台基为台基、隋唐砖塔为内核、辽塔为外表的朝阳北塔。其独特的“塔上塔”、“塔包塔”的构筑形式,以及“五世同堂”的悠久历史,使北塔弥足珍贵,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第一塔”。在1988年11月14日对北塔进行修缮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天宫、地宫,出土了上千件奇珍异宝,两颗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再现于世,是继1987年陕西法门寺后佛教考古的又一次重大发现,轰动了海内外。同时出土的鎏金银塔、金银经塔和波斯玻璃瓶,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东北地区最高的砖塔是辽阳白塔,它也是全国六大高塔之一。辽阳白塔坐落于辽阳中华大街北侧,塔高约71米,八角十三层密檐式结构,建于金代大定年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基座塔身都以砖雕的佛教图案为饰。塔身八面都建有佛龛,龛内砖雕坐佛。塔顶有铁刹杆、宝珠、相轮等。因塔身、塔檐的砖瓦上涂抹白灰,俗称白塔。

    提起斜塔,人们脑海中首先会闪现出意大利比萨斜塔的形象。该塔因为倾斜数百年不倒而闻名于世,更由于伽利略的“两个铁球”自由落体实验而被写进了中学课本。比萨斜塔虽然知名度很高,但并不是世界上倾斜度最高的  塔。其实,“世界第一斜塔”是位于葫芦岛市绥中县前卫镇的前卫歪塔。

    前卫歪塔不仅比意大利比萨斜塔早落成300多年,而且它的倾斜度超过了包括比萨斜塔在内的其他中外斜塔,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斜塔”。前卫镇斜塔建于辽代,现存塔身高10米,塔身向东北方向倾斜12度,塔尖水平位移1.7米。数百年来,虽然几经地震与洪水侵袭,该塔始终斜而不坠、歪而不倒,因而素有“怪塔”之称。如今当人们站在塔下仰视,会感觉斜塔似乎要迎面倒下,着实惊心动魄。

    至于建造佛塔的经费,由于我国古代大部分朝代崇尚佛教,一般都是靠自上而下的资金投入,即由皇室或贵族斥资兴建,也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善男信女们的香火钱。

    从明朝初期(公元14世纪)开始,随着风水学说的盛行,全国各地广泛兴建一种与佛教几乎毫无关系的风水塔——文峰塔,其狂热程度丝毫不亚于宗教崇拜,几乎每个县城甚至每个乡镇一座,成为我国文化与建筑史上的一道独特景观。

    文峰塔的分布,以南方最多,北方次之,东北及西北地区数量最少,辽宁地区的文峰塔,仅义县万佛堂石窟文峰塔一处。而根据碑文记载,万佛堂石窟塔是为父母祈福所建造的塔,也非严格意义上的文峰塔。看来,看来“南方尚文,北方崇武”在塔的地域分布上也有所体现。

    沈阳四塔

      沈阳土生土长的人可能会说,我也是辽宁人,你说的密檐塔我们怎么都不熟悉呢?确实,沈阳人最熟悉的莫过于东、西、南、北四座“大肚子塔”。在四塔附近的区域,有以它们名字命名的街路,有用它们冠名的公园,甚至还有著名的商业街和机场,四塔早已经成为沈阳著名的地标。

    沈阳人小时候都听过这样的传说:沈阳是福地,不会发大水,也不会地震,因为沈阳城下有一只乌龟,沈阳的四角有四塔,这四塔就是龟的四只脚,下雨、地震的时候乌龟会托起沈阳城。

    据史料记载,清军入关前,清太宗皇太极于崇德八年(1643年)仲春敕令,以沈阳古城为中心,在东西南北四方各距中心庙2.5公里左右的地方修建四塔四寺,即东塔永光寺,取义“慧灯普照”;西塔延寿寺,取义“虔祝圣寿”;南塔广慈寺,取义“普安众庶”;北塔法轮寺,取义“流通正法”。

    四塔就是人们常说的“盛京四象”。建塔的“理论依据”是一元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一元就是位于沈阳故宫后身北门的中心庙,钟鼓楼是两仪,四塔是四象,八门八关是八卦(现仅存怀远门和抚近门)。四塔样式基本相同,皆为白色鼓腹宝瓶式的实心砖砌喇嘛塔,据说这是清太宗皇太极听了喇嘛大师“建四方白塔可使国家统一”的游说而建。

    清代沈阳文化名人缪东霖在《陪京杂述》中记载:“按沈阳建造之初,具有深意,说城内中心庙为太极,钟鼓楼像是两仪,四塔是四象,八门像八卦,郭圆像天,城方像地。角楼、敌楼各三层共三十六像天罡,内池七十二像地煞,角楼敌楼共十二像四季,城门瓮城各三像二十四气。”于是,后代有了关于沈阳城在《易经》中的相对应说法。

    有资料表明,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就是仿沈阳四塔之作,它建于1651年,晚于沈阳四塔8年,基座为素面,艺术价值逊于沈阳四塔。

    日伪时期,日本的飞机常呼啸在沈阳的上空,东塔的塔顶被日本的飞机给碰掉了。西塔由于过分残破,于1968年被拆除。据说,1985年工作人员在维修文物时,误将南塔塔顶放在东塔上,西塔塔顶放在南塔塔顶上,这个传说的真伪无法证实,却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四塔外形的接近。

    相对来说,四塔四寺中目前保存最完整最完美的是北塔和法轮寺。

    沈阳晚报记者 姜渌波

    孙海 摄影/翻拍

    感谢网友“@辽塔”对本文提供的帮助

    辽塔上部仿木结构和中部的佛像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