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抗战时期苏联援华抗日:有高潮有低潮但从未中止

2013年05月20日 11:04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抗战时期苏联援华问题,在以往抗日战争史和中苏关系史的研究中虽都有所涉及,但《抗战时期苏联援华史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为一项系统的专题研究成果问世,这尚属首次。

  ●苏联援华应验了“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的判断

  中国的抗日战争不仅是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上说是一场人类正义之战,因而具有民族性、世界性、正义性。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我们“需要外援的配合,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苏联援华应验了毛泽东这一判断,把“世界性的抗战”的特点在东方战场上较早地展现出来。

  中国抗战得到了苏联以及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援助,而苏联援华的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的时效性。七七事变后,日本大举侵华,中国形势危急,苏联率先站了出来,同中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大批援华物资陆续运抵中国,苏联志愿飞行员和苏联顾问也迅速赴华参战,可谓雪中送炭,对于加强中国抗战力量、提振中国抗战士气起到重要作用。西方有一句谚语:“需要时的朋友是真正的朋友。”这用于此时的苏联是恰如其分的。抗日战争后期,苏联果断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一举歼灭号称百万的日本关东军,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到来。

  ●苏联援华既有高潮,又有低潮,但从未中止

  本书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进入局部抗战时期的苏联对华政策开始,到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与中国抗战胜利结束时为止。读这部书,可以清晰而深入地了解抗战时期苏联为什么要对华援助、苏联对华提供了哪些援助、苏联是怎样援华的、苏联援华的效果如何等基本问题,从而形成对抗战时期苏联援华的系统认识。作者指出,苏联在中国抗战时期的援华是不平衡的,既有高潮,又有低潮。从全面抗战爆发到苏德战争爆发的4年间,是苏联援华的重点阶段。作者从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贷款和物资援助、人力及技术援助、国际会议上的支持、对中国共产党的援助和支持等方面展开,指出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华减少,并具体分析了导致这种减少的因素,同时又指出这一时期苏联援华并没有完全中止,通过查阅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外事局等档案资料,说明当时在中国还有苏联顾问和专家77人,古巴列维赤为军委会代顾问,以及当时苏联对中国新疆地区提供物资和人员的援助等。这些研究成果使苏联援华史实更加全面地反映出来。

  ●苏联在援华过程中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统一起来

  本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读和评价历史,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论,力求做出客观、公允的结论。例如,它认为抗战时期苏联援华的性质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但也不排除苏联在援华问题上考虑本民族的利益,并引用恩格斯所赞成的保尔·拉法格的一个观点加以论证,即“国际主义并不意味着取消祖国,决不意味着牺牲祖国”。国家利益作为对外政策基本原则,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在遵循的,当时作为社会主义的苏联也不会例外,但这同它国际主义的援助并不矛盾,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是完全可以统一起来的,不能以国家利益去否定其对华援助的合理动机和实际成效。当然,作者也深入分析和评述了苏联对华政策中的错误,其中有些甚至严重损害到中国主权。概言之,对历史的功过是非应当具体分析,不能搞“一刀切”,运用辩证的、历史的态度和方法研究历史,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王真 为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教授)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