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艺术史学家:艺术和商业可当朋友但不能"谈恋爱"

2013年05月31日 10:08 来源:信息时报 参与互动(0)

  继去年推出《发光体1号:亲历中国当代艺术现场》后,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人、艺术史学家凯伦·史密斯近日再度推出《发光体2号》,并在北京与《艺术新闻》主编叶滢围绕当代艺术展开了对谈。

  凯伦·史密斯自20世纪90年代初来到北京,便奔走于展览和行为艺术现场,并将自己的记忆与理解付诸笔端。在《发光体2号》中,凯伦·史密斯精心选择了2012年最值得关注的36场高水准的当代艺术展览。在这本书中,凯伦重点关注青年艺术家的成就,通过对艺术内容和形式的强调来追踪时代的脉搏,记录中国的当代艺术。

  凯伦认为,现在中国的各个画廊及其他展览平台都在做尽可能多的展览,拼命吸收新东西,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当代艺术展览也开始趋于碎片化。“因此,我觉得不管是艺术媒体人也好,写评论也好,或写历史也好,就是要把这些碎片化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从而将中国的当代艺术环境勾勒清晰。”

  “2006年的时候,苏富比在纽约开展了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拍卖。”凯伦·史密斯在对谈活动中说道,而这一举动“让西方人发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巨大市场价值。”凯伦认为,现今社会对于物质的注重比以前更加明显。对于艺术家来说,艺术市场的接受是对其作品很大的一种认可,但同时,艺术是一种艺术家自我表达的方式,不能通过市场及经济手段将其强行推出。“我们可以看到,前几年拍卖中最红的作品,直到今天都没有再出来。”凯伦说,“我认为,艺术和商业可以当朋友,但是不能‘谈恋爱’”。

  记者 陈川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