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马尔克斯两部新作引进 被质疑晚期写作有倒退

2013年06月09日 09:47 来源:深圳晚报 参与互动(0)

记者 李福莹

  加西亚·马尔克斯与中国读者之间的冰块儿,看来已经彻底消融。继两年前《百年孤独》中文版正式出版之后,今年5月,马尔克斯的另外两部经典——《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也首次正式推出中文版。

  1990年,马尔克斯在结束中国之行时曾经发下狠话——“死后150年都不授权中国出版其作品,包括《百年孤独》”。原因是,中国随处可见各出版社擅自出版的《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书,均未获得马尔克斯的正式授权。

  如今,马尔克斯的作品正以“全貌”式的阵容在中国出版。不可否认,上世纪80年代那些未经过授权的版本,的确起过“事先张扬”马尔克斯名气的作用。若我们仅仅知道他1982年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却从未读过他的任何作品,今天又是何种景象?马尔克斯对中国作家、中国读者的影响,可能是另外一个维度了。多年以后的今天,当中国读者再次读到这些正式授权的版本时,或许都会想起第一次阅读马尔克斯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百年孤独》成了一顶“帽子”

  新经典外国文学副总编辑刘灿灿介绍,马尔克斯的作品当中长篇有4部,另外有6部小长篇,继《百年孤独》之后,今年年初新经典陆续推出了《枯枝败叶》、《恶时辰》和《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后两部是小长篇当中的代表作,是对马尔克斯的阅读当中不可或缺的两部作品,甚至可以讲,如果你没有读这两部作品的话,就不能说是完整的马尔克斯的读者。《百年孤独》虽然给马尔克斯带来巨大的名声,但这顶帽子太大,大到掩盖了马尔克斯作品的多样性,以至于他本人都想摘掉这顶大帽子了。

  如果把《百年孤独》算进来,三部作品的出版顺序是这样的:《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1958年正式出版,是马尔克斯的早期作品,写作技巧没有后面那样圆熟,却是他文学素养的最自然呈现;《百年孤独》,1966年出版,成就了马尔克斯的巨大名声;《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1981年出版,比《百年孤独》晚了十几年,据说是马尔克斯获诺奖之前的最后一块垫脚石,他自己认为是集大成之作。

  与《百年孤独》的魔幻、瑰丽、恢弘不同,《上校》和《凶杀案》在写法上更写实、生动、细腻,作者勾勒现实的种种残酷悲凉,对人物的刻画尤其堪称经典中的经典。马尔克斯在回忆当初创作《上校》的情景时写道,“我第一次写《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的时候,一共写了一百四十页稿纸……在那个时期,我在学习法语和电影。一方面,法国作家的准确性引起了我的注意;另一方面,电影的简洁表现也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便把手稿全部撕掉,重新开始。”每当有人问他感到最好的作品是哪一部时,马尔克斯总会说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上校》的故事来自一个在码头上等待的老人,而《凶杀案》则来自一件真实事件。1981年出版的《凶杀案》,被马尔克斯称为自己最成功的作品。他试图尝试新闻采访式的小说体裁,但在气质上更加落拓不羁。

  译本依然是一个焦点

  上世纪80年代,马尔克斯作品的译本众多,其中不乏经典译本。因此,当今天正式推出马尔克斯的中文版时,译本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比如之前《百年孤独》的译者范晔,就曾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而本次新推的两部重要作品,《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采用的是西安外国语大学陶玉平教授上世纪80年代翻译的老译本,但是做了一次新的校订;《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则由“80后”译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的魏然翻译。出版方表示,这是他们慎重比较后所作出的决定。

  陶玉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如果要了解马尔克斯,《上校》是一部首选作品。这部书语言直白、简练,甚至有点海明威白描的味道,与他之后作品的风格有很大不同。他还认为,马尔克斯后期的作品都没有超过《百年孤独》。

  魏然认为,马尔克斯创作的两个最大特点,一是他对时代巨变的感受,二是对炽烈的爱与宿命的把握。如果说《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家庭叙事史系列,那么《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绑架的消息》则呈现了马尔克斯对哥伦比亚社会问题的关注。马尔克斯曾说过大致这样的话:“我写这些事件是为了让这些事件不再发生。”

  马尔克斯究竟有没有塑料味儿

  作家格非认为,《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是他读过的最好的中篇之一,从它的力量来讲,马尔克斯所有作品里面没有能超越《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而另一位知名作家麦家,则更推崇《霍乱时期的爱情》,他说:“如果一个人可以获两次诺贝尔奖的话,在已经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家当中,有资格获得第二次的,我觉得是马尔克斯,因为他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完全可以再得一次。”

  作家刘震云却提出了另一种观点,他说,在重读一些书后,他觉得马尔克斯写的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特别是读他后期作品的时候,能闻出一股塑料味。如果一个作家越写这方面越纯熟的话,他可以由一流的作家往二流的作家靠近了。真正好的作家应当越写作,作者的影子越模糊,以至于消退。

  马尔克斯晚期的写作或有倒退,但不可否认的是,获得诺奖的文学家很多,但马尔克斯在中国的影响力似乎永远是最主要的几位之一,中国读者深深为马尔克斯笔下那种大苦难和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挣扎而着迷。今天,当我们重新阅读马尔克斯时,一定要知道,他的笔下绝不仅仅是魔幻现实主义。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