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圆明园兽首”回归的意义

2013年06月27日 16:20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方翔

  这两天,“圆明园兽首”又成为新闻主角:一方面,在外漂泊了100多年的圆明园鼠首和兔首有望提前“回家”,最快将于本周五交接,入藏国家博物馆;另外一方面,圆明园4件兽首——猪首、猴首、虎首和牛首铜像出现在嘉定博物馆新馆内,这也是4件铜像第一次来上海展出。

  虽然兽首是圆明园内海晏堂前的水力钟构件,但是在业内专家看来,它们并不是纯正的“中国兽”,老鼠像是西方的鼹鼠,牛有些像西方的斗牛,而老虎更像西方的狮子,因为西方人认为狮子才是百兽之王。它们之所以如此受到关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现在能确定的从圆明园遗失的文物很少。据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的统计,除了法国枫丹白露宫等博物馆外,全世界能确定为圆明园文物的不过一两百件,再加上兽首牵系着中国人的感情,受到如此追捧也是很自然的。

  对于兽首的价值见仁见智,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单纯从艺术价值来看,兽首的价值并不高,但是从综合价值,特别是其激发普通百姓对于文物回流关注的角度来说,是有史以来回归的分量最重、价格最高、影响最大的圆明园文物。

  按照国际公约,由于战争等原因遭受掠夺的文物,理应物归原主,虽然因为时间、证据等诸多因素,很多文物还暂时不能“回家”。我国是世界上文物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对于散失海外的珍贵文物的追索和征集,理应重视。近年来,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长和民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国内企业、民间团体乃至个人参与收购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热潮。但是,文物回流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文物从海外回归,同时也要激发全民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从这个角度来说,文物能够从海外回到祖国固然是好事,如果没有回来,但引发了全民的关注,也是一种“胜利”。就像2009年鼠首和兔首在巴黎拍卖之后,并没有被带回中国,但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谴责,中方也明确表示了反对意见。今天,法国皮诺家族从文物原持有人手中买下了这两件兽首,并向中方无偿捐赠,就是最好的例证。

  从当初在拍卖场上创出天价,到现在无偿捐赠,“圆明园兽首”给我们上了一课。记得国家文物局一位负责人曾经说过,无论使用什么方式,文物回归不是单纯的索要,所体现的不仅仅是文物回归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和文化遗产的重视,昭示了一个国家或者政府履行保护文化遗产责任的决心。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