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安徽可移动文物将查“家底” 文物权属不改变

2013年07月29日 16:04 来源:合肥晚报 参与互动(0)

  安徽省内,到底有多少件国有可移动文物?这个问题恐怕没有人能精确回答出来。记者昨日从安徽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动员会上获悉,我省的国有可移动文物即将开始“查家底”了,凡是1949年以前包括1949年在内的,历史上各时代珍贵艺术品、工艺美术品、重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以及博物馆、纪念馆、收藏登记的藏品等都在普查范围之内。

  究竟什么样的可移动文物属于此次普查范围?普查后,文物是否就要收归文物部门所有?普查的意义又在何处?本报记者先后采访了我省文博界的多位专家领导,对以上备受关注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问题一:

  哪些可移动文物要查家底?

  安徽省文物局副局长汪顶胜介绍说,本次普查目标为国有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对私人性质的文物藏品并不涉及。主要包括在文物系统内的如公共图书馆、档案馆、行业博物馆以及高校博物馆、图书馆等的馆藏文物;文物系统外的如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等各类国有单位法人所收藏保管的可移动文物,包括普查前已经认定和普查中新认定的国有可移动文物。

  普查文物包括1949年(含)以前,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历史上各时代重要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1949年以后,由博物馆、纪念馆收藏登记的藏品;列入国家文物局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的鉴定标准范围的作品。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

  焦点二:

  普查后文物要收归政府吗?

  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表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掌握国有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保存状况、权属管理和使用管理等情况。建立和完善可移动文物认定体系以及可移动文物信息管理平台,待本次普查结束后,建立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网上博物馆将成为可能。普查之后,文物的权属性质不变,也就是说,原本属于哪个单位收藏保管的文物依旧是原单位保管,文物部门只是起到监管作用。

  此外,备受关注的普查之后,文物是否能够流通的问题,汪顶胜解释说,只要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文物是可以流通的,相关收藏保管单位大可放心。

  焦点三:

  可移动文物普查难在哪里?

  与不可移动文物相比,可移动文物由于数量庞大以及可移动性等原因,普查难度相对较大。尽管根据相关规定,文物系统内已经登录在册的文物信息可直接导入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可移动文物需要登录建档。据安徽博物院院长朱良剑介绍说,以安徽博物院为例,目前仅有2万件珍贵文物登录在册,仅占省博馆藏文物的1/10,也就是说,还有20多万件文物需要一一登录。

  据了解,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时间从2012年10开始,到2016年12月结束,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是准备阶段,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是普查认定和信息数据登录阶段,2016年1月至12月是普查资料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和发布普查成果。

  □实习生 吴丹 本报星级记者 王成丽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